田北俊 現今世界各地政府都努力全方位提升競爭力,包括爭奪人才、改善營商環境、加強基建硬件及注重生活質素等,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香港如要在全球競爭加劇的洪流中,保持前進或競爭力,必須時刻檢視本身的不足而加以改善。最近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便是一份值得參考的研究文件。 香港絕對優勢明顯弱化 該報告比較了全國二百九十四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競爭力,香港連續第五年蟬聯第一名,而深圳和上海則繼續位居第二和第三位。能夠持續居於首位,無疑是值得高興的,但在風光背後,不可不察的是香港往日的絕對優勢開始明顯弱化。 報告不諱言指出,雖然內地其他城市短期暫時無法超越香港,但在一些分項指標上已呈現趕超之勢,而香港更在部分範疇中分別落後於內地幾個主要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例如在城市綜合競爭力六個指標的排名中,香港在經濟規模、經濟效率、產業層次和收入水平四個方面的競爭力均居首位,但發展成本、綜合增長方面則僅分別居於第四及二百八十八位。 而且就算是部分領先的項目,差距亦正與內地城市縮窄,如經濟規模上,近五年上海與香港的得分差距由零點二六分縮窄至只有零點零九分,而上海去年本地生產總值更首次超越香港。報告表示本港的競爭力存有三大問題,包括生產成本高、與內地缺乏接軌,和科研不足,我想這都是切中要點的批評,而報告的分析數據,都是值得政府重視的。 報告更警告,香港除了面對珠三角城市群,及上海長三角等內地城市的競爭外,新加坡、首爾等亞洲中心城市,也同樣是香港的強勁對手,特別是在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的爭奪,更是虎視眈眈。總而言之,香港如不振作或作出大幅改善,難免會成為龜兔賽跑中的兔子。 強化產業優勢 發展新興產業 我認為政府必須提高警覺,既要保持平穩的經濟增長,強化現有產業的優勢,做到「強勢更強、優勢更優」,亦要發展其他新興產業,藉以增強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例如金融業一直是本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而政府早前和內地所簽訂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已將香港金融業定位為區域的龍頭,我們便要藉大好良機,檢討及強化現時的發展,因時制宜提升競爭力,加強和內地證券市場的互動性,將金融業做強做大。 針對與內地接軌不足的問題,香港亦可因應「框架協議」的內容,加快粵港融合,擴大本港經濟腹地,與內地城市發揮互補作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保持本港的領先地位。 另外,本港在居住條件和教育環境兩項僅列第四十二和十三位,我認為排名都是偏低的,要知道這兩項對吸納人才及外資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如何改善這兩項目十分重要,我想政府應要致力改善本港的空氣質素,例如加快淘汰高污染的舊車,以減低路邊空氣污染,及盡快進一步放寬有關內地生來港升中等限制,以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到港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