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鴻震 全國政協委員 全國政協常委徐展堂先生上月出席兩會期間,突然腦出血昏迷,於北京延醫一個月後終不治逝世,實在令人惋惜。作為他的好友,甚感難過,也覺得國家痛失良才,是香港一大損失。 徐兄的一生充滿傳奇,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香港故事,更是當今年輕人值得學習的真實題材。徐展堂九歲便隨父母來港,十三歲喪父後,便與母親及弟妹相依為命。身為家中長子,為了養家,徐兄什麼低下工作,銀行小信差、差館雜工、大牌檔洗碗都做過。當時尚未有綜援制度,沒有錢一家大小就要捱餓,無處容身,所以怎樣艱苦的工作都要幹。相比現時的年輕人,考試成績不理想,以及一切所謂的壓力、不公平待遇等,實在算不上什麼。在那時的困境裡,如何掙扎求存,如何力爭上游,其後的創業和建設,都是談何容易。今天的年輕人以各種的藉口濫藥、自殺、輕言放棄,真是不知所謂,應借鑒徐先生的故事,反省反省。 一個非常典型的香港故事 徐兄十六歲便創業,由街邊賣雲吞麵到踏足油漆、廣告招牌製作,經營裝修生意,當中經歷數之不盡的波折及艱苦故事。其後他斥資收購中華製漆廠,易名北海集團,擔任上市公司主席,當中也經過了不少挫折,但靠不屈不撓的精神,最終成為成功商人。徐兄在商界取得成就之餘,也不忘祖國。「六四」風波後,香港人心惶惶,不少資本家撤出香港,唯徐兄不斷在港投資。九三年,徐兄更牽頭與四十多間公司同組新中港集團,投資內地。在擔任全國政協常委期間,經常為國建言獻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紅色資本家」,又是「香港製造」的出色企業家。他的成功史可編成傳奇,令有決心白手興家的港人借鏡及學習。 徐兄一生熱愛收藏古董,更被稱為世界五大收藏家之一,實是一項奇蹟。三十多年前,他事業有成的時候,便已是世界有名的收藏家。他在八十年代末,便向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捐贈金錢及古董,成立徐展堂中國藝術館(The T.T. Tsui Gallery of Chinese Arts)。筆者曾問徐兄為何要把大批寶物贈予英國的博物館,他說是因為在當時相信該博物館有能力和經驗,能長期妥善地保存他的珍藏,並於往後的一百年或更長時間供全世界的人欣賞中國的文物和珍品。今天想來,難得當時徐兄以此高招在國際間高姿態宏揚中華文化。不要忘記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國際一級博物館並不多,而由中國人捐出中國文物在外國成立藝術館宏揚中華文化則更為稀少,但這行動很有效,為中國人及中華文化增光不少。 其後,他也將大批收藏品捐贈香港、上海及其他地方的博物館。筆者一方面覺得他慷慨將自己大量收藏品送出,是非常難得,一般收藏家沒此等氣量。另一方面也欣賞他的智慧和遠見,為自己的寶貝找到適當的歸宿。過往筆者見過不少收藏家由於下一代收藏的興趣不濃厚,寶物往往受冷待,甚至糟蹋。 為人豁達 享受工作生活 徐兄鑑賞和管理收藏品,也有其一套哲學。徐兄舊時山頂的大宅,有一專為擺設收藏品的房間。十多年前,筆者於徐家作客,有幸入內參觀,期間,筆者隨手拿起一個湯碗,其後又拿起一樽大花瓶鑑賞,順道問問市價。徐兄毫不介意,徐徐道出湯碗時值港幣七百萬,而花瓶則是他一年前在蘇富比拍賣時以約一千二百萬港幣買回來。筆者當時嚇了一驚,馬上把湯碗和花瓶放回原處,不敢再碰。徐兄卻說:「不必介懷,寶物能與你接觸,是你與它的緣分。寶物也有它的生命,在它明朝或清朝出窯時便注定。若是在你手中摔破,該是注定它的生命在你手中完結。這是上天的主意,與人無尤。」但筆者很不願意有此經歷,堅持當天不再碰其他寶物。不過從這番說話也可看出,徐兄無論在做人與處事,包括對自己一生珍藏的寶貝,都有一套原則和哲理,且有幾分豪邁的味道。 徐兄雖已年屆六十九歲,已過一般退休之齡,但直到最後一刻依然積極和高度享受生活和工作,並樂意繼續為國家服務。其實六、七十歲並非一個大年紀,只要懂得養生之道,仍可繼續為自己喜愛的工作而拚搏。徐兄的猝逝,也提醒大家要時刻注重身體健康,足夠休息和恆常地運動,不論是打球、游泳、耍太極、健身操也好,對保持健康體魄有莫大裨益,也讓自己能有充沛的活力享受生活、自己喜愛的工作及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