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 資深傳媒人 中國發展又到了一個新的拐點。三十年來改革追求效率,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來了經濟大繁榮,但在經濟富裕的陽光下,中國不少民眾還生活在缺少公平正義的陰影之中,追尋社會公平正義成為2010年全面開啟中國新政的重要特徵。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答記者問時說:「我認為,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溫家寶說,我們現在的社會還存在許多不公平的現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溫總理言下的這些不公,是由於改革開放過程中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先富」政策結果。今天,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號召下,統籌將成為中國社會發展公平公正的主旋律。 十多年前,中國改革在總設計師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後進入全面推進期。鄧小平突出強調的是「一個堅持」,「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關鍵是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體現『發展是硬道理』。」就這麼一個發展經濟的「堅持」,中國多年來GDP大幅增長,令世界矚目驚歎。但是今天看來,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傾斜下,只講經濟增長這一個「堅持」,強調以效率為先導,缺少了社會的整體發展考量,缺少了中國老百姓共同富裕的設計。 公平公正是施政主旋律 三十年來,社會在重「經濟」輕「社會」,重「GDP」輕「幸福指數」,重「速度」輕「均衡」,重「效率」輕「公平」等傾斜下,發展中不斷出現新問題、新矛盾,甚至加劇社會分化、貧富差距、生態失衡,導致發展中的各種矛盾激化。從效率出發,國企改革變成全面賣光,大量國有資產流失,也造成國企員工下崗失業;住房改革,完全將老百姓的住房市場化,全然不顧低收入家庭應該享有的住房保障;醫療改革,越改看病越貴,越改醫療服務越差;城市居民間、城鄉間居民收入兩極分化,落差高達二十七倍之多。讓全體人民生老病死有保障的共產黨創黨理念,距離老百姓越來越遠。 三十年改革開放中的問題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用什麼方式補不足,依什麼發展思路求平衡,在理論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較主流的觀點還是沿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說法:「改革中的問題要用改革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要以發展來解決」。事實上,中國目前出現的問題,不是改革本身的問題,鄧小平提出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改革設計遠沒有完成,根本不存在第一次改革和第二次改革之分。鄧小平的改革理念需要繼續,現實的問題主要是政策導向偏差而產生的協調統籌不足,令更多的人沒有分享到發展的成果。 改革是指變更、革新,是對舊制度、舊事物的改變;統籌是指統一全面的籌劃,協調安排,兩個概念有很大的差別,又可以相輔相成。通過改革改變舊制度後,建立的新體制是否有效,能否體現公平,則需要統籌求得平衡。統籌兼顧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力推進、重點突破。 胡錦濤四個統籌的意義 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兩會」期間參加了西藏代表團審議。他再次強調了「統籌」:要緊緊抓住發展和穩定兩件大事,統籌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大力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統籌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關係,大力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統籌處理好開發自然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係,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統籌處理好全國支援和西藏各族幹部群眾艱苦奮鬥的關係,大力推進西藏自我發展能力建設,切實推動西藏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切實推進西藏由基本穩定走向長治久安。胡錦濤的四個統籌不僅是針對西藏,也是針對全國統籌發展而言。最後一個統籌可理解為:統籌處理好全國各地方關係,協調沿海發達地區和內地欠發達地區之間的發展關係,推進中國社會的穩定公平發展。 《中國新政》一書出版後,有人質疑,中國還有新政嗎?我認為,兩會中突出解決民生問題,開啟全面富裕之路;從效率轉向公正公平;以統籌解決改革多年形成的不平衡等,就很具有新政的特點。如果說,鄧小平的改革要打破的是平均主義,今天的新政,是以統籌調整不平衡,要從外向經濟轉到內向經濟;從投資需求為主轉到消費需求為主;從一部分人的富裕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