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望: 京五一七評論 迴避文革回潮tvb now,tvbnow,bttvb# N: Z" A( m" ^1 w8 J% H( y W
公仔箱論壇0 I1 K% u6 C% a4 G, p
' t2 R! }4 m$ h9 {" Ptvb now,tvbnow,bttvb《人民日報》終於打破「沉默」,於17日發表觸及毛文革發動50年的署名評論,題為〈以史為鑑是為了更好前進〉。它只是引述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對毛文革的結論,聲稱文革不會重演,並宣揚「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7 U, o+ y: _: K0 g* B; l
tvb now,tvbnow,bttvb# X' s( N, \: U6 z) U" N: h
「5.17評論」釋放什麼政治符號,頗值得探討。本文以比較歷史的視角,試析評論文章的「規格」,比較1984「4.23評論」的內涵,強調個人權威、核心地位與反左主調的差異。tvb now,tvbnow,bttvb5 ~% i6 E4 Q4 o
. G8 {3 o; a' f0 y* ?' ~- |秩序文化中 規格差異大
) H# ~2 Y" ^/ M& T: I3 q1 o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 v& U1 c. \3 [3 K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與高層決策、政策解說、政治動員和黨內鬥爭息息相關。公仔箱論壇; f" ^ v/ U. I& r
公仔箱論壇$ U' m4 W+ T: o1 X
毛文革10年充斥「荒謬」,《人民日報》陷於高層政見分歧和權力搏鬥的漩渦,自難免面對「荒謬」而發慌。曾任副總編輯的余煥椿,在5月號《炎黃春秋》提到文革初期的「荒謬」:「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的《人民日報》,竟不知黨中央在哪裏?」這是難以想像的「荒謬」。
' s6 @# z/ W$ l3 |7 e. g; H8 W8 }' K3 \0 b
在「一黨領導」體制下,「規格」是政治秩序文化的重要因素。《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向來有嚴格的「規格」:最高一級是社論,代表中共中央「發話」(毛時代須由毛或總書記、主管宣傳的政治局成員審閱核發);次一級,是「本報評論員」文章,八十年代以來大都傳達總書記、書記處的「思路」;再次一級,是 「本報評論部」文章。0 T" M+ x0 q0 O! T
) F& T L( Q"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17評論」署名「任平」,取人(任)民日報評(平)論的諧音。其「規格」低於「任仲平」,政治的含金量更低於評論部或評論員的文章。「任仲平」是人(任)民日報重(仲)要評(平)論之意,是老字號,「任平」則是新丁。+ K+ b# F# z" a' T
tvb now,tvbnow,bttvb. T% Q- Y1 Q0 ?- D* l7 x
「任平」之文刊第4版,而「本報評論員」文刊於第一版或二版,這是「規格」的差異之一。
. S; }# X* u, D, `, T5.39.217.76
. n, g4 q# x* t8 R4 h$ b5.39.217.76「規格」的比較,還有另一選項:18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頭條是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講話;同版刊出「本報評論員」的〈立時代潮頭發思想先聲〉頌揚講話,第七版刊出兩篇署名文章也是「歌德」,配合第一版的報道和評論。
5 T( [$ X0 n" y5.39.217.76
6 a8 R3 f% E" Z% w+ k; q: u比較17、18日的「規格」,可知輕、重的差異大:輕文革反思,重宣傳「權威講話」和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實是在「引導」人們學習馬克思主義,避開導致毛文革災難的制度弊端、文革的局部回潮。 n0 [7 w/ U" D& {
1 A+ f2 U/ f" Utvb now,tvbnow,bttvb耀邦時防左 現在說權威tvb now,tvbnow,bttvb# M9 x: b! i+ x3 N% E ]
5.39.217.76. `3 D- {+ F9 T4 y& L- y- d
沿着時光隧道,回視八十年代前期改革家胡耀邦主持中央書記處的政治生態,更可以發現反左與回到毛老路的「朝代差異」。& _: s o5 k7 z7 ?8 w0 h% s- x! g M6 k
在胡氏和書記處(萬里、胡啟立、喬石等)主導下,《人民日報》於1984年4月23日發表「本報評論員」文章〈就是要徹底否定「文革」〉(即1984「4.23評論」),刊於第一版報名旁右上角,配合頭條新聞(關於清除「左」影響)。
% O( v5 o7 K' P6 b2 ?+ o+ w5.39.217.76/ n& t$ z u' c u2 C5 H
它提到文革結束多年,還有「一點文革的餘波微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S4 y( M& g2 k% O8 \
公仔箱論壇% r$ z8 O- R! m5 b8 q
「一接觸到文革中的某些問題,有人就『剪不斷,理還亂』了。他們拐彎抹角,千方百計,肯定當時的所作所為,甚至為搞『活人展覽』以及比這更醜的惡行辯護。……他們至今仍然堅持錯誤,有的甚至身居要職,被當作接班人加以培養。」(http://www.celebritiespress.com.hk/99160517.htm)
( g) G% b5 H W9 C$ v7 ~
- J5 F2 i3 E- @8 Xtvb now,tvbnow,bttvb它說:「這散發着文革霉味的語言,不正反映出文革在這些人的心目中並沒有推倒嗎?」. v: w6 N8 k: m$ j
5.39.217.76/ J: Z& q( ^0 Z- L
它強調:「對文革就是要徹底否定。」5.39.217.76' F& S/ \) p+ o n) T$ g" U M7 F8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 R* V' r* u" X5 `- V
與32年後「5.17評論」比較,可發現兩者的版位「規格」差異大,內容差異更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 n9 b0 R
5.39.217.76, G& o9 h8 q8 t+ H9 G9 c; \9 b
「5.17評論」不提文革遺毒,更不可能說徹底否定文革。它引述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文革是「內亂」之說後的主調之一,是「回擊」借否定文革「否定黨的歷史、否定黨的領導」,實際是以「反歷史虛無主義」為藉口,壓制批評毛文革、反思體制弊端;主調之二,是強調統一意志於「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樹立核 心意識(指認同總書記的核心地位,絕對服從、絕對忠誠、維護其絕對權威)。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 o# z/ w3 y6 T
9 i( k8 X: c, {8 S- ltvb now,tvbnow,bttvb從內容的比較,可看出1984「4.23評論」的主調,是反思毛文革、正視文革遺毒,表達改革家胡耀邦和書記處的反左使命感;「5.17評論」則給人敷衍民意之感,其着力點是領導人核心地位的權威。 ?& h9 l* Q8 O1 ^* M! x
7 b7 g! t: A: f t- |7 h有北京的網民留言:官方缺乏深刻反思文革的誠意,更未回應人們對文革局部回潮的焦慮。
2 y+ b |: t# `$ J X; B4 ~tvb now,tvbnow,bttvb* ]' c: }1 {: S# q4 H
非常有趣的是,1984「4.23評論」描述的文革遺毒,恰正是32年後毛文革局部回潮的「景象」。: k8 f) W! P4 a( Q$ @9 ~: S- L- O
tvb now,tvbnow,bttvb( E- u0 g- ]5 m# e
思考型文人 說借屍還魂tvb now,tvbnow,bttvb' j' [: _2 y7 ?! \2 N6 ~
5.39.217.766 c) m! `, G7 ], Q: _ q- N
北京的思考型官員、文人,提到類似文革的狀況。中央黨校教授蔡霞說:「2013年以來官方輿論中的階級鬥爭論、專政論、刀把子等說法,……是文革中的常用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 p6 Z: U- s
8 _+ r. |, ?. J. T, v同校教授沈寶祥提到胡耀邦的話:「四人幫要捲土重來是不可能了,但是借屍還魂是可能的。」他說:「現在來看耀邦這個話是非常深刻的。……文化大革命的那一套,四人幫的一套,借屍還魂的現象我感覺愈來愈多了」,「還有文革餘孽,通過採訪……發表文章為文化大革命辯護。」(http://www.21ccom.net/html/2016/dushu_0329/2829_3.html)" I; S6 c9 y$ S+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R% G* O8 _$ \6 N5 j- |( u
曾任文化部黨組書記的于幼軍說:「這些年,文革陰魂若隱若現,侵蝕執政黨和人民肌體,極少數人……認為需要第二次、第三次文革。」(http://www.21ccom.net/html/2015/ggqz_1211/2_2.html)tvb now,tvbnow,bttvb [5 ?8 g1 j. }2 e3 [0 f2 f
! H8 y5 N/ n( d( @. w3 v許多人提到「人民大會堂」的5月紅歌演唱,是毛文革回潮的標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