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救市靠政府,成長靠民間

廿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上周達成了共識,目前實施中的各項刺激景氣對策「暫不退場」,預期年底前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仍將按兵不動;不過,兩天集會的腦力激盪後,他們還是沒有回答後金融海嘯的最大懸念:「何時退場?」 8 \8 q- `: @' F& R+ o  c  V
金融海嘯去年九月中旬爆發已逾一年,多數經濟體都已度過風雨飄搖、瀕臨崩潰的危機,部分甚至回到成長的軌道。例如澳洲、南韓、美國等,都在第三季出現令人驚艷的經濟成長,去年一度十分危急的南韓,復甦速度還超越去年同季的水準;此外,新加坡也可望在上季結束衰退;至於這波金融危機的中流砥柱──中國大陸及印度,更是以優於預期的步伐穩定成長;目前僅有英國等少數國家的經濟尚處於衰退之勢,台灣可能也是其中之一,但實際數字要到本月中旬揭曉。
6 H2 F& u  f7 N1 P9 y" u4 F這些亮眼的總體表現顯示,各國去年底為拯救經濟而大舉動用的注資、降息、擴大財政支出等種種救市方案,存在的必要性已經降低,理應逐步撤除;尤其是政府大量注入的流動性,已出現積聚股市、房市及原物料泡沫的跡象。然而,由發達及新興經濟體組成的G20仍一致認為,不能過早提出退場策略,以使不確定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 0 L) K# i+ j5 u3 D, f% L
G20對經濟前景的信心脆弱,其來有自。解讀美國經濟第三季的亮麗數字背後即可知,消費支出仍是經濟成長的最大來源,且其主要貢獻來自七月起實施的汽車汰換補助計畫,而民間投資能量、信貸成長及淨出口等領先性指標則依然疲軟,失業率更衝上廿六年新高,顯示政府救市有成,但自力成長的力道未現。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中國大陸,漂亮的經濟成長率是由政府大力推動的公共投資及家電下鄉等補貼消費所堆砌,雖然這是經濟結構調整的一環,但一旦政府投入消減,經濟成長之源何在,同樣是現今難以回答的問題。
+ `. Z. z# }: G3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台灣何嘗不是如此。儘管今年以來出口金額月月高,但迄今未回到海嘯前水準,民間消費靠著消費券、汽機車貨物稅補貼及多項社會救助等,僅能維持低幅的成長;在低利率環境下,民間投資依舊大幅衰退,政府卻顯得束手無策;以致目前經濟成長所繫者,似乎只剩政府擴大公共投資的效率,以及給予股市、房市想像空間、卻有待實際驗證的兩岸和平紅利了。 ! S3 ^" r$ H9 T2 L( y
凱因斯學說明確告誡政府,在面臨金融危機時不能手軟,必須採取激進的手段擴大內需,阻止惡性循環;但凱因斯沒有講白的是,政府如何判斷抽身時機。從歷史找答案,卻是截然相反的結論:一九九○年代日本過早收緊貨幣政策,帶來失落的十年;廿一世紀之初美國聯準會在科技泡沫過後的過度遲疑,卻種下了金融海嘯之因。這正是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困局:明知經濟刺激措施是把雙面刃,不可能永遠存在,各國卻難以拿捏抽身之策;而造成此一困局的關鍵,正是因為:救市可以靠政府,後續成長還是要靠民間投資與消費,但現今卻尚未見到民間強勁復元之勢。
) m+ d9 W; d( c/ N# Btvb now,tvbnow,bttvb因此,政府的刺激措施即使暫不退場,也必須善用這些有限的資源,調整施展的重心,從救急式輸血轉向於恢復及提振民間的成長活力。例如貨幣政策,儘管尚未到升息的必要時刻,但已可運用管控數量、引導資金流向等行政指導,既可消極地避免資產泡沫,也積極提供民間經濟所需的活水;再如財政政策,則應將資源配置於具外部效益的產業投資引導之上,並擴大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誘因。 公仔箱論壇6 O7 N4 ^. D" Y" `
刺激政策的退場確實需要正確的判斷,但並非一分為二的絕對值,它其實可以分階段執行,更可寓新政策於其中,讓退場既不可怕又有效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