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一句「將來伯公家族可能還有人也會做桃園縣長」,是失言,也是失格。所謂格,是規格與格調。 馬英九親攜五層蛋糕、洋酒及法藍瓷花瓶,拉著劉兆玄、王金平共赴中常會為吳伯雄公開慶生;在印象中,這可能是馬英九未嘗有過的最「隆重」的祝壽禮節。然而,在吳伯雄宣布「不參加黨主席選舉」後,馬英九這般略嫌誇張的禮數,或許還算符合「比例原則」。 但是,馬英九說著說著就滑了邊。先說吳伯雄的成就是「伯雄中興」,已經有些「溢美」;接著又說「伯公的尊翁作過桃園縣長,伯公也作過,將來伯公家族也可能會有人作桃園縣長」,更謂如果這樣「絕對是一段佳話」。此話一出,登時令人傻眼。 重病下猛藥。周三的祝壽活動,給人的印象是,馬吳關係確已重傷;馬英九不用虛浮誇張的言行,不對支持吳志揚參選縣長作些暗示,就難以修補馬吳關係。然而,這一帖猛藥,不知吳家父子吃了感覺藥效如何,但在旁邊聞到煎藥的國人卻有不少人掩鼻皺眉。 不論站在總統或未來黨主席的立場,馬英九皆不宜在桃園初選尚在進行中發表這類言論;這是規格。而居然在電視鏡頭下,以此類言詞來修補馬吳關係;則是攸關格調。這非但對馬的形象是減分,亦未必對吳家父子的社會評價有利。 馬英九所說的「一段佳話」,其實是吳家三代的「一段家話」。這個話題,可輕也可重,可說也可不說;如今卻是馬英九開的藥方似乎過重,也使人感覺病得不輕了。 投藥輕重,說話出入,馬英九仍大可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