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備受社會關注的“8毛門”患兒陳志強從武漢同濟醫院康復出院,共花費23886.43元。同日,患兒父親陳剛承認深圳兒童醫院當初診斷正確,並為自己對專業知識的無知和一時衝動向深圳兒童醫院公開道歉。(10月29日《南方都市報》)
9 S% e" G' o( ]- @;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2 c ^0 t& z' C1 p" C( c
患兒父親的道歉不僅為沸沸揚揚的“8毛門”事件劃上了一個句號,而且也用事實證明了所謂的“8毛門”不過是一場鬧劇。然而,反思整個事件的過程就會發現:在這一鬧劇中,衝動的其實不止是鬧劇的主角——陳剛,還包括媒體和社會大眾。
+ G8 I! F U$ Z4 f# Y0 Z9 Z- b5.39.217.76
, D2 U1 R6 `) c9 i" f0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不得不承認,新聞媒體有追逐噱頭的本性,在“8毛門”事件中,為迎合社會大眾的好奇心理,媒體在報道中普遍使用了“8毛錢治好10萬元病”的字眼。而事實上,即便是“8毛錢”治療的廣州市兒童醫院也表示不能排除患兒是先天性巨結腸的可能。況且,患兒接受8毛錢治療後只是“排便正常”,現在看來只能證明是“病狀消失”或者“病情緩解”並不能證明就是“治愈”。這正如一些評論所指:“暴露了國內媒體在涉及醫療、生物等專業性報道上,部分記者基本功不扎實的軟肋。”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醫患矛盾頻發,患者對醫生的普遍不信任使社會大眾也更容易接受媒體“惡醫”、“庸醫”等有關“不良醫生”的報道。如果媒體在當初的報道中能夠採訪更多的專業人士及機構,如果社會大眾多給醫生一些理解,或許就不會出現“8毛門”事件被扭曲和誇大的情形。
5 C6 X" J1 E0 a7 S! Y" y( |0 K+ g5.39.217.76
( U0 u3 W% D' P8 |;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事實上,媒體及社會大眾在“8毛門”事件中的衝動還來自立場的偏差。本來,作為局外人,在醫患糾紛發生後,媒體和社會大眾應當站在科學或公正的立場上來看問題。但我國媒體和社會大眾似乎天然地認為“患者是弱勢群體,醫生是強勢群體。”一旦存在醫患糾紛便自覺或不自覺地站在“病人”的立場上,由此導致在所有關于醫患糾紛的報道中,聽到的幾乎全是患者的聲音,而鮮有醫生的發言。這對醫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在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砍後,網上曾經流傳一篇出自醫務工作者之手的文章《對不起!我們醫生治不好中國人》。文中作者借用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一首詩稱:“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說從醫好,誰解其中味?”並明確表示:“如果有下輩子,堅決不做醫生。”醫生與患者的關係就像魚與水一樣。試想,如果沒有了醫生,最終倒霉的還不是患者嗎?
3 p. }" p: O6 q' ^: y" a. {& X公仔箱論壇
- t, N, t6 _# jtvb now,tvbnow,bttvb 所以,“8毛門”事件雖然結束了,但“8毛門”鬧劇帶給媒體和社會大眾的反思其實才剛剛開始。如果媒體和社會大眾不能改變“患者即弱勢群體”的思維定勢,不能在分析醫患矛盾時多聽取一下醫生及第三方的解釋,那麼“8毛門”鬧劇的後面可能還會出現“9毛門”、“10毛門”……如果這些鬧劇門不斷出現,那麼所謂的醫患關係改善則永遠都只能停留在夢想之中。 (王曉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