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顶着全国医药“百强企业”的桂冠,但在环保部门眼中又是一个“污染惯犯”。长期以来,哈药总厂明目张胆水陆空立体乱排乱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周边民众怨声载道投诉不断,却无法改变哈药总厂一边烧钱式营销一边吝于环保投入的现状。在近日舆论的普遍指责之下,哈药总厂声称为解决污染问题只有选择搬迁,但因为投资巨大希望政府给予“各方面政策支持”。
3 L) Q7 |5 `5 |, j# R5.39.217.76因为黄金时段里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很多人记住了哈药,也记住了哈药宣称的“做良心人,制精品药,追求人类健康”的企业理念。在医药营销领域,哈药以其年投放广告4亿多元的大手笔创造了经典案例,并以丰厚的回报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成功者。但在光鲜的大幕揭开之后,人们看到的却是另一个哈药。面对周边居民的多年投诉,哈药可以置若罔闻,面对环保部门的整改要求,哈药可以一再敷衍,甚至面对连续几年民意代表的联名提案,哈药也可以无动于衷。一个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全无爱惜之心、对公众的环保诉求全无敬畏之意的企业,却又以“良心”相标榜,宛如黑色幽默。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5 y- y9 ^% g$ N
砸广告的时候不惜重金,花钱治理污染的时候偏斤斤计较,于追求利润为第一的企业而言这自然是个顺理成章的选择。这一选择会结出什么样的恶果,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环保部已经得出的结论很清楚,“哈药环保投入不足应对污染事件负责”。明明知道自己的选择会损害其他人群,却乐此不疲,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高的体现,其实不然。希望企业合法生产和经营的同时为社会多做点什么,这是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不得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地伤害他人,这难道不是法治社会里的底线要求?
4 t w# a( @5 ~8 w' k( stvb now,tvbnow,bttvb虽然哈药污染事件本轮猛烈发酵,以致环保部官员说出了“该停的停,该减的减,该治的治,该罚的罚,下一步达不到整改标准,将加大处罚力度”的狠话,但从哈药希望政府给予“各方面支持”的表态里,依稀可以窥出,这个“污染惯犯”其实还在观望之中。公仔箱論壇# v4 z4 e& ]* s3 y! e# T
众人眼里的雷霆风暴,但在哈药这儿估计就是一点毛毛雨,其闲庭信步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并不难猜,环保压力只可能源自政府和公众,而哈药一旦自认为已经吃定了两头,又有何必要惊慌失措呢?: i8 L8 Y$ \5 P! ~
哈药自以为吃定政府和公众的判断,建立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之上。如果公众的愤怒真有力量,如果政府真能下定决心,又何至于多年来对哈药的明目张胆立体排污无可奈何?据报道,哈药2010年营业收入180亿元,5年上缴70亿元税金,数字决定着GDP,还牵连着就业,政府投鼠忌器的窘境,哈药早就了然于心。当政府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把企业创造的GDP作为心头最爱的时候,实际意味着企业可以反过来拿GDP来“绑架”和“要挟”政府,这样的定理发生作用并不自今日始。更何况,仍然是在松花江流域,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石油造成的污染,其治理多由国家即纳税人买单的事实,对陷入环保风暴的哈药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暗示不是不言而喻吗?
4 p) n2 N. W0 j& z9 J公仔箱論壇无原则的呵护和娇惯,固然可以让一个企业获得先天优势并迅速成长,但这个成长的过程必然是畸形的,其结果则可能是谁都不愿乐见的“反噬”,反噬公众反噬社会,因为在无原则的呵护和娇惯中,很难输入“守法”、“责任”等因子。近年来,类似的教训可以说太深刻了。5.39.217.766 i. h; f/ b" Q- d! k7 I c
媒体报道,因为污染事件的影响,哈药的股价大跌。这应该视为来自公众的一个警告:不要总以为我们只有空洞的愤怒,始终缺乏制衡的力量。当然,这种制衡相对于强势的企业而言,毕竟还是过于弱小,仍然只能期待法律在本该发力处显示威力,期待法律和公众力量汇合,形成对不良企业施压的万钧之势。
' l; ~- [2 n5 k* ^* @为彻底根治污染,哈药是选择搬迁还是革新工艺是其内部事务,但所有选择只能有一个结果:让公众看到一个不害人的哈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