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亞洲] 日本漁業大危機輻射水污染海鮮

日本核危機已擴散至海洋,當局發現福島核電廠附近海水被輻射污染,放射物質濃度超標 17至 127倍。日本政府將會評估污染對海產的影響,世界衞生組織警告,即使小量輻射也足以對海鮮安全構成潛在危害。本港專家也擔心,進食含過量輻射的食物,會增加患癌風險,港府應加強抽驗海產。7 V" y8 U, X- |

; i1 O9 P4 O+ G! A+ l4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搶救福島核電廠之戰進入第 11天,輻射洩漏危機尚未解除,更浮現另一場潛在災難。東京電力公司進行的化驗結果顯示,福島核電站附近的海水樣本含有多種放射物質,其中可導致前列腺癌的碘-131超標 127倍,另一種致癌物銫-134則超標 17至 25倍,樣本還發現小量鈷-58,同樣可以致癌。
1 a# }  W: q- a: T" W9 I' G公仔箱論壇
1 D5 T3 R7 `& l/ {( n# h* J/ A' Q5.39.217.76小量已足夠構成危害5.39.217.76! M; G. Y, T/ [5 L% E& s
       
7 x. v% e( ]0 q; Y4 X& ^公仔箱論壇日本餐廳總廚老偉波指,希望引入輻射測試儀增加食客對日本海鮮信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1 u: h; d4 C, C

: S8 u% S/ U# d' G$ s% t  t5.39.217.76日本放送協會( NHK)報道,海水污染可能是搶救人員注水冷卻核電站反應堆時,把夾帶輻射物質的水流入大海。日本漁民人心惶惶,擔心輻射污染造成海洋生態災難,嚴重打擊日本漁業。日本是全球第二大漁產消耗國,每年食用 900萬公噸,僅次於中國。本港漁民沒有前往日本海域捕魚,但日本海產在香港甚受歡迎。好消息是,昨日在核電廠排水口附近收集的水辦,輻射濃度較前日為低;壞消息是,海水污染範圍有擴大迹象。遠至福島核電站以南 16公里外的樣本,也驗出超標 16.5倍的銫。世界衞生組織發言人 Gregory Harti警告,攝進食物的輻射物質比空氣中的輻射積存較長時間,即使小量已足夠構成潛在危害,因為污染物質會隨食物攝進人體。澳洲輻射保護協會成員 Don Higson也指出﹕「這個濃度的碘,即使你在那裏游水都沒有問題。唯一風險是,會否有人吃下攝取了這些放射物質的海鮮,這點當局必須注視。」核危機爆發之前,該區海水從未被驗出輻射量超標。日本政府表示會監察福島第一核電廠 30公里範圍內八個水域的海水污染情況,官員指出,由於海水不會被飲用,相信輻射污染對人類健康暫未構成危險,但不排除漁產被海水污染的可能性。
2 T; b" P1 @3 Y) _9 ~; I1 p3 h2 [9 J( W2 f1 s  y! G
醫生促港府加強抽驗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說,現時難以判斷對漁產的影響,但政府會就此作出研究。廣島大學放射生物及醫學研究院專家星雅治指出,廣島、長崎原爆的經驗顯示,核輻射並未對人類進食海洋生物帶來危害,因為海洋能快速冲淡放射物質濃度。不過東京海洋生態研究院的美原純則認為,雖然同位素碘可以很快稀釋,但銫可以長久積聚海洋生物體內,必須小心監察日本海域的輻射污染狀況。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勞永樂醫生指出,同位素銫半衰期長達 30年,進入人體後可以積聚在肌肉及各器官的軟組織,增加患癌風險。他促請政府加強抽驗進口海鮮:「輻射無色無臭,我哋唔可以靠晒日本政府把關。」供應本地多間日式超市日本海鮮的優質堂,集團經理張桂芳說,現時本地的北海道蟹等日本海產,大部份都是存貨,僅可維持兩至三個月,若當地海產出問題,往後供應便會嚴重不足。日本餐廳八重菊總廚老偉波說,近日已漸引入外國海產如加拿大牡丹蝦、韓國油甘魚等,補充日本海產的不足,但某些貝類,其鮮甜難以取代,仍會繼續入貨。香港天文台稱,一直有抽驗海水樣本,並無發現含有放射性物質,食物安全中心至今未有發現進口食物輻射量超標。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說,中國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已經啟動機制,協調相關部門對中國陸地與海洋輻射水平,進行持續檢測,暫時沒有發現異常。自來水也出現隱憂,日本文部科學省稱,前日取辦的檢測結果顯示,共有七個都縣的食水檢測出放射性物質。其中茨城、櫪木等縣驗出碘和銫,埼玉、千葉及新潟三縣則驗出碘。雖然所有樣本的輻射濃度未有超標,但比較早一日的檢測結果,茨城縣及櫪木縣食水的放射物質都有增加,估計是雨水把環境中輻射物質帶進食水。
: j9 z7 @/ Z8 y: A0 Ntvb now,tvbnow,bttvb2 Z  j- V* |3 Y% E: E4 u
: \; }& q2 r) a% c" y/ ~
日本福島核電廠爆發後危機未解,附近海水被輻射污染,海鮮食用安全受到威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