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重視身邊的傳統文化習俗

媒體報道,近日,新加坡正開展全國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和保護,其涵蓋面甚廣,就連華人的婚嫁禮餅製作也被納入其中。 5.39.217.76( t- C0 M: D% [+ G( c( P# ]+ ?

9 S  o; M) G( l1 \+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一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總給人高大上的感覺,新加坡把華人婚嫁禮餅的製作納入非遺保護,令人頓感詫異。可仔細分析,源自福建的五色糖、豆沙餅、老媽糕等傳統禮餅雖很微觀,但它所傳承的百年製作工藝,以及背後承載的中華傳統婚俗文化卻很有價值。一塊香甜的禮餅,飽含著花好月圓的祝福,夾雜著濃濃的人情味,不正是海外華人眼中“鄉愁”的味道麼?
, z7 }" _1 z( h! y& ~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 D# j0 e$ h2 R2 P
  既然婚嫁禮餅具有非遺價值,傳承千年的中華傳統婚俗文化就更值得關注了。古人所說的“四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中,“洞房花燭夜”是人生“四喜”之一。可見,婚姻對人一生的重要。它關乎傳宗接代、種族繁衍、文明延續,是人類社會重要的生命儀式,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 $ Y5 |' i5 D0 ^3 M& t

1 R- y4 j# ?6 F) K& }  《禮記》載:“昏禮者,將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這被一些學者視為中國婚禮制度的開始。不論是“三書”(聘書、禮書、迎親書)、“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還是敬祖宗、拜高堂、鬧洞房;不論是紅雙喜字、坐花轎,還是“哭嫁”“走婚”、省親,都是濃鬱而嚴肅的傳統婚俗文化組成。這樣的風俗一旦形成,就不易改變,否則就會招致鄉裡非議,因此,傳統婚俗文化就固化成我們這個民族某種共同的文化符號。
* V. y- J2 E* P0 Q1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 W) l. Y' @5 C, a' F1 ztvb now,tvbnow,bttvb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我們的傳統婚俗文化並未得到足夠重視。傳統婚俗一二十道程序似乎太過煩瑣,但仔細考量,其中的一些文化元素仍有無可取代的價值。比如傳統婚俗所倡導的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所指向的家道和合、尊禮孝親,所展現的莊重嚴肅、充滿儀式感等,都有現實價值。不能武斷地把傳統的就看成是“封建的”“落伍的”。時下,在一些地方,一些年輕人還在選擇“披紅掛彩相對拜”的傳統婚禮,這是一種自由。並非一味地模仿西方婚禮才是時尚,把老祖宗的婚俗禮法撿起來,不也很酷很有中國畫風麼?
1 F2 L, A  a) M# x/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1 L- T: `$ M; g- Q
  新加坡把華人禮餅列入非遺珍視,韓國、日本等國則把中國傳入的宗廟祭禮、木匠、暖炕、武術、巫術、紡織工藝等,拿去申遺。就在去年,韓、日還在積極聯合中國推動筷子申遺。有人嗤笑這是“申遺控”,人家卻認真得很。真不知道是他們太過看重文化遺產,得了某種“魔障”,還是我們因為文化遺產太多,以致對身邊的寶貝視而不見,坐等它們逐步消亡。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