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香港轉左,難道不是好事? 馬嶽

香港轉左,難道不是好事?  馬嶽tvb now,tvbnow,bttvb% V2 @$ k9 e, p5 q+ x8 `-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6 D) H7 N* z! g8 r  U
6 n7 c% Q* d$ \( d$ o, Z. ^0 x! L
最近幾星期,可說是右翼意識形態大反撲的日子。在政治層面,政府高官不斷批評反擊以「暴力」手段抗爭和衝擊政府官員的人士,說的全是和諧社會式保守右派的law andorder至上的論調。在社會政策層面,隨覑預算案廣受批評,民主派和民間團體接覑提出全民退休保障和其他長遠民生訴求,最近突然多了報章評論和社論,差不多一面倒質疑全民退休保障。這個星期,更出現一些沒有具名、不知何人付鈔的報章廣告,要警惕「香港變左」,說得像是洪水猛獸,像是福島輻射快要傳到香港,會將香港導向末日一般。我暗忖﹕香港轉左,難道不是好事?2 O- E% K+ D+ p1 l8 |/ R# L4 [

( S3 A) w( O  S! f) @5 c( E5.39.217.76香港從來極右tvb now,tvbnow,bttvb! g' G3 o; U/ `: H) p6 [
香港從來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霸權最徹底的地方。自七八○年代開始,香港政府不斷宣傳一套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哲學,說市場主導、低稅低福利和「積極不干預」是香港經濟成功的關鍵,把機會平等、自力更生、不倚賴政府等說成是香港核心價值。這種意識形態後來透過基本法提升至憲法層次,例如自由港、自由貿易、低稅率、量入為出等等,都寫進了基本法第五章,很多香港人深信不疑,一切要求增加社會福利或政府加強干預的政策訴求,政府往往大義凜然出來拒絕,彷彿這是香港安定繁榮的敵人。公仔箱論壇. u! T& D* e8 N5 M'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8 D# ]8 g6 ^: G: W  Z: m
但這種新自由主義或曰右「翼」的論述,無論在學術的真確性,以及社會效果方面,都甚有可議之處。八九○年代不少學者像Castells和 Schiffer等都指出,戰後港英政府一直有意識透過公屋政策、以至廉價的公費醫療和教育,補貼社會工資成本(social wage),令香港在出口導向年代的工人工資,維持在低廉水平以維持競爭力。孔誥烽和趙永佳等指出,香港政府一直以補貼農業來籠絡鄉紳,當時不少糧油食品都是與內地商討透過獨佔經營者進口,價格受到控制,並非以自由市場運作。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Leo Goodstadt),研究1935-1985年間的金融政策時,更指出官員如郭伯偉等完全不明白銀行業運作,又不掌握具體資訊,導致六○年代銀行倒閉連連,不垮掉實在是運氣。
9 q; t  j  j$ m6 r2 M5.39.217.76) v0 @! D2 l+ Q, `0 a: `2 [, e
簡單點說,香港的經濟成功源於佛列民式自由主義、或奉行低福利或低稅率,是太簡單而偏頗的說法。曾蔭權2006年時,回應政府是否放棄了「積極不干預」原則時,說香港政府一直不是「積極不干預」,教科書其實是「教錯了」,其實是中肯的說法。但在政府自製的右翼意識形態霸權下,「自作自受」,結果飽受傳媒、政黨以至佛列民的批評。tvb now,tvbnow,bttvb1 w! ^6 N9 |6 \' V6 _1 V5 x7 X

5 f$ u, n, |& \" }) q5 ^轉左挽救社會危機
; y: R: ?, u' T; Y多年累積下來,特別是八○年代後跟隨全球化和私有化浪潮,這種相信市場主導、低稅率、低福利、低政府介入的政策原則,已經為香港累積很多問題。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各項社會投資和社會服務資源捉襟見肘、不同產業的大財團壟斷愈來愈厲害,政府慢慢沒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和能力,去改善經濟和市場扭曲出現的問題。這種種都是多年來極右政策和論述的結果,也是今天很多市民所謂「仇富」,以及社會矛盾危機的根源。$ f) _/ {7 ?3 p; R" \1 b
5.39.217.76, v3 e9 j* [( g0 x2 n
多年的極右已經把香港推至社會危機邊緣,再向右走就會跌落懸崖。如果現在政府和社會向「左」走一點,多透過稅制或公共財政再分配收入,縮窄貧富差距;政府多介入市場以改善市場失衡以及壟斷,令小生意和中小企生存空間多點;多作社會投資以改善各項社會服務(例如醫療和教育),改善低下階層困境以及一般市民的生活質素,以及令社會資源較平均分配,無疑是緩和社會深層次矛盾(這大概連溫總也看到了),解救香港社會於危機邊緣的正確出路。香港轉左,難道不是好事?
; c6 b% s. u9 R6 c" l# u' wtvb now,tvbnow,bttvb

/ E2 [2 |  ]. w& d轉少少左,還是很右2 e4 I5 X9 v* {+ N0 `" ]( }  f5 y- ]
彭定康當港督時說過,香港民主派的民生政策立場,放到英國只是保守黨右翼的立場(他自己是保守黨的左翼)。香港民主派提出的,很多都是在肯定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大前提下,一些改良主義的修修補補、協助低下階層的收入再分配方案。香港的民主派和民生團體,包括工商界視為洪水猛獸福島輻射的工會人士,在國際的政治光譜上,其實很右。
: y. O6 W: t6 }* n" z. A- u5.39.217.76

6 R) _2 `. A$ g5.39.217.76我們看看這次民主派針對預算案的三大訴求,其實有多「左」?供款式全民退休保障,並沒有要求政府負擔很大的安老責任,實行後甚至可能可節省一些現時從稅款中支付的安老開支。增撥200億經常開支,以及不少民間團體的各項民生訴求包括小班教學、改善各類社會服務及協助弱勢社群等,更只是在承認現行的公共財政分配原則下,要求作多點社會投資或援助弱勢社群的訴求。復建居屋,我覺得更是非常「右」的政策﹕居屋不錯是要求政府以地價補貼市民置業,但客觀效果卻是引領市民以大筆資金投入房地產市場,令更多市民將畢生積蓄送給地產商和銀行而不是作其他用途,並且強化市民「必須置業」的意識形態,是一項非常「右」的政策。很多比較「左」的政策,例如累進稅、或政府多介入市場創造就業以提供更多職位,都已經沒有很多人提了。這種「左」,放到歐洲或者拉丁美洲,真是笑大人個口。
) Z/ }7 l# ?- p9 X8 b) z, K  Z+ c/ a5.39.217.76公仔箱論壇1 \0 p& X' E8 ?: x6 Y" Y
問題來自人民無得選) {3 k9 u- Z3 P8 U; y/ B
自個多月前財政預算案公布,引起軒然大波以來,我一直在思考預算案的「原罪」是什麼。今年預算案的措施很多以前都推出過,部分還加了碼。有些新措施當然引起部分團體憤慨,例如增加煙稅和首次登記稅,但對預算案的不滿是泛性(diffuse)的,很多不滿者不是針對個別措施,而是一種整體的不滿。我甚至懷疑不少反對者沒有認真看過預算案每一個建議和措施。為什麼會有一種總的爆發?
! q3 X' \' k  c* Z公仔箱論壇
3 C4 r# H6 ~4 j' h  h! l8 s我的簡單總結是﹕近年來民間對現行的公共財政資源分配模式積存了相當不滿。前幾年,經濟不景政府赤字,大家可以相信政府「共赴時艱」。前兩年還不肯定雷曼帶來的風暴有多大,可以觀望一會兒。到了今年,很多人看見經濟大致穩定,政府坐擁大量盈餘而沒有積極的再分配模式,不滿遂一次過爆發。tvb now,tvbnow,bttvb! Y. M* s+ Q0 I& t5 d3 v0 C

; r: f. y: s5 ?( T- k公仔箱論壇香港政制的問題,在於沒有一套民主的機制,讓人民可以選擇社會資源分配的模式。在西方民主國家,有左翼右翼中間偏左中間偏右政黨,讓人民以選票選擇他們認為理想的政府角色和資源分配模式。如果主流民意覺得政府太「左」(像七○年代的歐洲),可以改投偏右政黨,右派政黨上台後會作政策調整,將資源重新分配。
9 y8 {7 J' S+ j. |+ l7 @/ f" v( s

2 K# C" V) T: j9 U9 [+ h7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特區政府非由民選產生,卻以右翼論述治港,當這套管治哲學和資源分配模式愈來愈少人信服時,卻沒有完整的新分配模式,也沒有足夠的民意系統去探知市民的選擇。結果是每年因循去年的模式,以及「斷估」。當發覺「斷估」的結果和市民期望有極大落差時,卻為了通過預算案而推出更沒有政策理性基礎、更缺乏分配原則、更民粹的派錢方案。這引導了下一輪的期望,但政府仍然沒有人民認可的資源分配方案。立法會議員、政黨和民間團體,在政府坐擁議會大多數下,只能不斷的以建制內外的方法,爭取政府走「左」點,是沒辦法中的辦法,誠是香港的悲劇。5.39.217.76* g( ]4 n* @# p0 Q: _$ Y( G
5.39.217.760 ?% n8 f* N# [6 _
極右的香港,其實左邊有很多空間。有空多到左邊走走,你可能會發覺海闊天空。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