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0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相關人員齊聚浙江奉化,參加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培訓班暨奉化現場會。會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奉化模式”被多方點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家等與會人士表示將總結推廣其成功經驗。(8月13日《寧波日報》)
$ b: e$ ]1 P8 l+ L& X
: Y: X: ~) R2 D& L3 q2 W 農產品質量是“舌尖上”安全的重要參照。據報道,奉化市通過建立“源頭檢查、環節控制、上市檢測”三大監管體系隊伍,採取“人人參與,全民監管”的群防群控模式,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與保障。近年來,奉化市沒有發生一起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去年農業部、省、市級抽樣檢測225個批次,合格率達100%。可見,食以安為先的“奉化模式”,並非徒有虛名。
* ?. [+ C8 ^/ r4 @3 Ctvb now,tvbnow,bttvb" s3 A( p7 w* h- M
飽暖思健康。生活品質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食品質量安全也日益“上心”。而實話實說,就廣大消費者而言,人們關注“舌尖上”的安全,其實更多的還是體現於其對“舌尖上”的信心。因為,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關鍵還靠生產者的嚴格自律,以及有關部門的嚴密監管。所以,努力打造和呈現一種全社會都“看得見”的生產監管模式,這才是促進食品安全管理、提振公眾消費信心的重要內容。
6 R3 N" d$ K( J; {1 } J% }; ]
4 m# [& X- X* y/ d2 r 不必諱言,我國農業生產從標準化程度較低的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下的現代化產銷轉型過程中,難免還會偶發一些質量安全事件。而在互聯網時代,各地有些農產品一旦“出事”,或被放大焦慮,或被扭曲傳播,極易招致市場的劇烈反應。比如,微信朋友圈裡經常會病毒式傳播“這種水果慎吃、那種水果別吃”的友情提示,看得人心惶惶,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了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切與不安。如果沒有平時培植起的安全自信,謠傳連著恐慌,便可能添枝加葉,乃至甚囂塵上。
4 K7 A2 H- y8 k" Z,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 Y/ |7 n) j( A rtvb now,tvbnow,bttvb 應該說,在局部地區和一定範圍,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信心不足,以至常常“聽風是雨”,其主要的症結,便是感悟於現實語境的監管薄弱、乏善可陳。而相比之下,倘若像浙江奉化市那樣,堅持不懈將農產品質量安全視作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實事工程,積極探索多元化社會共治的管理模式,層層把關擰緊道道“安全閥”。上下聯動掛上把把“放心鎖”,這種“舌尖上”的信心,就能越來越好地根植於公眾內心。
0 Z, w) x( y! ]9 z k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H& n y8 x2 Q1 S
“看得見”的監管更能催生“實打實”的信心。讓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不斷增強人們的安全自信,除了將生產、經營、銷售的流程嚴格置於透明可視的監督驗證,自然還少不了及時有效的獎優罰劣。這方面,“奉化模式”的做法是設立質量安全紅黑榜,把出現兩次不合格的生產主體列入“黑榜”,實行一票否決制,而對列入紅榜的單位給予獎勵等,都可謂是從源頭建立起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良性循環機制。 5.39.217.762 {9 _( P Y+ C) g+ a5 U
tvb now,tvbnow,bttvb* E$ C( L/ Z+ |: X8 _! m f8 o
“舌尖上”的信心是一種無形的點贊與褒獎。公眾對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感”,基礎在於相關部門的不斷改善監管方式、努力創新監管手段,而最具話語權和公信力的,則映襯於人們對食品安全的第一反應,是“人人自信”還是“人人自危”。由此而論,像奉化市那樣,用“看得見”的監管取信於民,進而讓“舌尖上”的安全可感可悟,這儘管需要煞費苦心,但卻絕對是種務實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