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從「寬容」論兩岸三地文化

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日前受邀到訪香港,並預定在香港大學百年會上發表演講。在記者會上暢談香港市民的「寬容」,頗令人動容。此外,龍應台希望以台灣設在香港的光華新聞中心為例,能廣設文化中心於大陸各大城市,立意和眼光都具前瞻性。香港市民的「寬容」在哪裡,龍應台以曾經居住香港九年的親身經歷指出,香港市中心中環每到周日即遭菲傭「占領」,這是香港市民出讓公共空間給「他者」,即「非我族類」,若非香港是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絕難有此「寬容」,她建議香港市民能持續擁抱此一「寬容」的核心價值。龍應台說,香港市民具有寬廣的國際觀、現代化,特別是「寬容」都值得台灣學習,相信這絕對是有感而發。對照台灣的菲傭,每到周日聚集台北地鐵總站、火車站前廣場和大廳的景象又何其類似中環,但台北就出現過公權力驅趕菲傭或泰勞的鏡頭。這是一個鮮明的對比。讓龍應台更有感觸的應是最近的金馬獎停辦風波。只為台灣電影未能搶到頭彩,獎項也拿得少,讓台灣反對者最介意的是大獎落在對岸,若再辦下去,會讓台灣電影失去自我。龍應台雖很有技巧的以藝術無國界回應,但揮之難去的是反對者流露出的濃烈本土情結,以及帶有「反中」意識的優越感。以「寬容」論文化高下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香港和台灣都是不折不扣的移民社會,何以外傭在周末假日享用公共空間時,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待遇。何以香港願意容忍,台灣卻欲驅趕;何以台灣出身的導演李安可以拿奧斯卡獎,侯孝賢可以拿威尼斯、坎城影展大獎,但台灣為什麼就有反對者不容大陸電影來台灣拿獎。龍應台以「寬容」論核心價值,不能不說點到了要害。從香港的「寬容」轉入兩岸三地的文化異同,龍應台的回應是兩岸三地各有不同歷史脈絡,也有各自的強項。「台灣來自泥土的情感和能量特別豐沛和執著,已經滲透到表演藝術、文化寫作、視覺藝術當中,擁有自己的特色。」至論大陸,在龍應台眼中則僅是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最後才提及「堅韌的力量不可估量。」這一席話,像極了她當年念的教科書,又像是官話。若要細究,龍應台眼中的大陸文化都是「過去式」。在兩岸三地的互為比較中,龍應台認為香港有台灣值得學習的,特別是「寬容」。台灣之於大陸,龍應台沒有直接的表述,若就龍應台熱切期待能到大陸各大城市設立台灣文化中心,且說,那就會像在每一個房間裡點然一支蠟燭(想來房間是黑暗的),就會產生滾動的巨大力量。這既傳達了龍應台對灣文化輸出的信心,同時也傳達了另一種文化軟實力的優越感。可惜龍應台並未提及大陸是否可以比照辦理,讓大陸也能在台灣各大城市設立文化中心。至於兩岸是否可以就此簽署文化協議,龍應台以事關決策,不是文化部單一部會可以決定的來回應。只是龍應台想要廣設台灣文化中心,不經兩岸商談的流程,並達成相關的文化協議,不也太過於一廂情願,最終只能淪於高調。真正的高調還在龍應台說,大陸文化部部長曾在兩年前訪問台灣,從禮數上她應該回訪,她也希望可以回訪。只不過兩岸在某些政治領域上還沒有談清楚,她必須是以一個台灣人認為非常受尊重的身分去,否則不可能。兩岸政治分歧眾所皆知,但要一個「非常受尊重的身分」,這就值得玩味了,就不知龍應台是怎麼去香港的。展望未來,龍應台說,兩岸三地要有一個互為說服的過程。且需要某個程度的謙虛,形成一個謙虛的空間才會看到對方的好處,在這個空間裡才會彼此說服、彼此影響。從單方面地構想廣設文化中心於大陸,到取得「非常受尊重的身分」始能出訪大陸,這些表述,其實不那麼謙虛,甚至有些計較,不排除意在討好台灣的「民粹」,難謂有什麼值得尊重的「寬容」。作家的龍應台大概和從政的龍應台截然不同,「寬容」也得有些矛盾。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 V' D# e7 ]7 I4 m7 s

' s; p& Z0 Y: {' V- J, R5.39.217.76' C  m! f# {3 S- q

9 J: }1 o- \. i8 H& Vtvb now,tvbnow,bttvb世界新聞社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