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10-7 09:54 AM 編輯
; e8 W5 J; j, m7 x4 J, |tvb now,tvbnow,bttvb
{3 Z. e& Z, c6 S5 l9 h+ H" a. Etvb now,tvbnow,bttvb五權憲法- x2 c" X0 a# Q% A& ]& l
一、五權憲法思想的演進/ Q( V1 n" p7 d' ?# R0 M
五權憲法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創見,早在十九世紀,中山先生就有五權憲法思想的醞釀,直到一九○六年十二月二日始正式行諸於具體文字。創始之初重點在於考選權與糾察權的獨立,以為補救三權分立的流弊。民國八年,中山先生完成「孫文學說」,就五權憲法的制度有了進一步的闡述,在五院之外加入國民大會組織。民國十年,中山先生演講五權憲法,提出權能區分初步構想。民國十一年,中山先生撰「中華民國建設之基礎」一文,特別提出民治的方略:tvb now,tvbnow,bttvb$ D4 G2 a8 a9 J) [( e
1 X* Z" ^2 i; jtvb now,tvbnow,bttvb(一)分縣自治,
/ E% X5 c6 T# e' @( D+ b) G7 z# \% h1 N5 I: y
(二)全民政治,
0 R) ^' _" M/ A# G, d; m0 o. r$ x5 g/ ~$ g K; L
(三)五權分立,5.39.217.76; v" s3 a7 H j3 c
5 {8 |" y" T6 H! \* y: v; i% [+ @
(四)國民大會,5.39.217.764 {+ z$ K9 d* O( @& d
' R: Z$ s( z( r) G5 g
前二者為直接民權,由人民直接行使之,後二者為間接民權,由國民大會代表行使於中央。中山先生說,此四者兼備,則全民政治乃能實施,民國十三年,中山先生自訂「建國大綱」,五權憲法的具體制度架構,於焉完成。1 \. L4 s; i% s6 M, [$ Z
3 _! Z# Y" F#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V/ p4 S- H+ Z' _' ]二、五權憲法政制的特點
h& V H8 z3 d: C; A7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五權憲法是以三民主義為思想基礎,以權能區分為前題,並將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的憲政體制,其特點如次:
7 w( N& q3 B& R: B7 j# V6 L6 p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H* I; l& l$ E
(一)權能區分:
. A3 `8 A, u% y, ^2 z5.39.217.76
1 s, g# f* d! G8 m/ u) w/ d 所謂權能區分,就是「人民有權,政府有能」,各有歸屬,各有作用,並能「互相調劑,不相衝突」,以解決千古以來的政治制度問題。中山先生指出,現在講民權的國家,最怕的是得到一個萬能政府,人民沒有方法去節制它;最好的是得到一個萬能政府,完全歸人民使用,為人民謀幸福。換言之,民治國家,人們所怕的都在一個萬能政府,中山先生乃主張五權憲法,使權能有所區分。中山先生將政治的權力,區分為兩種,一種是政權,就是人民管理政府的權;一種是治權,就是政府替人民辦事的權。前者屬人民權,後者屬政府權,兩者應有所區分,並相互配合。中山先生認為,人民的政權包括: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治權則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進而言之,權能區分的權,是指政治主權而言,權能區分的能,就是指政治效能而言,政治之「權」與政治之「能」相對,前者重在表現民主的精神──權,後者重在表現政府的效能──能,民主與效能二者得而兼之,始能展現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 p7 v/ d( X0 n6 n# ^5 @3 O: x7 y4 ^5.39.217.76
4 P% E3 r8 K0 Z @- D4 [& ~# t/ \ 「權」與「能」之所以要予區分,乃是著眼於「民主性」與「效能性」。中山先生在觀察歐美各民主國家時,發現在民主發達的國家,人民權與政府權不分,若能遵循民主精神,就減低了政府效能。反之,如果政府權力過甚,則又有侵犯人民之主權之嫌,唯有將其明確區分,並使之權能平衡,才能造就民主與效能兼具的政治體制。公仔箱論壇 f8 A- ?3 s7 Q5 D& x
+ c+ L4 L) } ~1 K% F(二)五權分立:5.39.217.762 k2 L& ^4 Z' ?" r: U$ y- T
2 w$ W8 x- m8 d z- t# J6 s: X0 t 「分權」是近代政治制度發展的趨勢,目的在避免權力集中所造成的流弊。而自從孟德斯鳩於十八世紀中創設「三權分立」理論後,二百年多來,儼然成為世界各民主國家的思想主流。不過,中山先生早在百年前,觀察歐美政治運作,發現三權分立至少有二個缺失,首先,行政機關擁有用人權,易形成任用私人的「分贓制度」,其次,國會兼具糾舉權,往往擅用此權挾制行政機關,成為「議會專制」。中山先生認為能解決這二個問題,必須借助我國傳統的考試權與彈劾權,將分行政權與立法權中分離出來,而成為五權分立制度。
7 [' [$ {' Y6 x4 A5.39.217.76! S) F/ U$ o9 \
中山先生認為,中華民國憲法必須設置獨立機關,專責考試權,大小官吏必須考試,決定他的資格,則可除卻盲從爛選及任用私人的流弊。此外,為了避免國會權重而獨裁的局面,必須把彈劾權獨立,如此,政府效能因而得以提高。質言之,五權分立的要點,不僅是五權與三權量的不同,而是在三權加入考試、監察二權之後,能夠增加政府效能,而為人民謀福利。tvb now,tvbnow,bttvb! {9 z" B' T: L2 Y! y
$ }- O1 K- ~7 F2 Ktvb now,tvbnow,bttvb三、五權憲法的制度設計5.39.217.769 ^: d; E/ ?/ X: c. E6 |' e! a Q
依據中山先生對五權憲法的設計,其基本政治之實踐必須依下列各項原則:5.39.217.76: v7 {+ H6 ^8 j+ x2 |
公仔箱論壇# G4 P2 J5 ?3 t* x- h* p8 v- x3 V
(一)完成地方自治:5.39.217.764 T6 w$ W |/ W2 e% x
公仔箱論壇" N; l6 I; w, ~4 P- n7 z
中山先生認為,實行民治,必先於分縣自治,蓋無分縣自治,則人民無所憑藉,所謂全民政治則無由實現,無全民政治,則無由五權分立,國民大會亦未有舉主權在民之實也。這說明人民主權,必須以地方自治為基礎,至於地方自治如何實施,則在「一完全自治之縣,其國民有直接選舉官員之權,有直接罷免官員之權,有直接創制法律之權,有直接複決法律之權」,這是直接民權,也是人民有權的真正表現。) C- o( S# h9 w( X+ {- A
* C; E% s! U0 J# h+ b& k8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二)選舉國民大會代表:tvb now,tvbnow,bttvb( w% q) n4 \8 T, T( T! S
# _( A, N4 q9 K+ r8 U5.39.217.76 地方自治完成後,各縣即要選舉國民大會代表,參與中央政事,此項代表,屬於委任代表性質,政治之權,仍在於人民,為人民代表者,在受人民之委任,只盡其能,不竊其權。亦即國民大會代表必須依照地方人民的意思,行使其職權。至於國民大會應如何行使政權?依據「建國大綱」設計,對於中央官員,有選舉權、有罷免權;對於中央法律有創制權、有複決權,此四權必須充分行使,才能算是人民主權的完全實現。不過,人民有權之後,相對還要政府有能,才符合權能區分的精神。5.39.217.76. _6 P, ]( `; ]# ?7 I6 P1 n
+ d! N7 u0 a0 `(三)國民大會與五權制度的關係:
9 M& E% f8 ?* W5 }5 K公仔箱論壇+ n' a1 W9 ~9 R Z( |4 e
五權憲法的基本精神,即在於權能區分與五權分立,這在中央政制上,即有國民大會的組織及五院的設立。至於權與能區分之後,兩者之間應維持何等關係,成為重要之課題。論者嘗謂,國民大會非經常集會,難以發揮功能,故有廢除之說,事實上,此乃對於權能區分的誤解所致,蓋代表人民在中央行使政權的國大代表,其實無須實際負責政事,只居於從旁監督的立場,監督治權機關發揮應有的效能,換言之,國民大會是以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做為監督政府的施政,而非干預政事,此乃實施權能區分以創造萬能政府,並實現主權在民的基本精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r* E8 m& J, ^* o" u7 k8 |
公仔箱論壇; A+ f+ m3 ^8 f: w1 x9 w& h& j2 C8 j
要之政府制度之良窳,影響國家政治推動甚鉅,中山先生以洞悉先機之灼見,率先就實施三權分立的一些實際問題,提出改革之議,而有五權憲法、權能區分之創見。
4 `3 g' }$ C; ?- ]tvb now,tvbnow,bttvb, t4 d# ^0 n) B1 }
不過中華民國憲法的政制設計,似未完全實現五權憲法的特點,此乃受到政治力量的牽引,並不表示五權憲法的理論不具實踐性,當然,五權憲法亦非無可修正,仍須依據時代潮流及政治背景之需要,而做必要之調整,總之,國人若能體認五權憲法的精神,了解其理論之精密與制度之宏規,對於凝聚成憲政共識,定有莫大之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