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美國投行犧牲小客戶利益 港證監應加強保障投資者

投資銀行放風、舞高弄低股價的傳言時有所聞,上周《華爾街日報》引述投行高盛的內部文件報道,有高盛分析員就個別股票向客戶作出「中性」評級後兩日,選擇性向個別大客戶及高盛的交易員推薦該股份,一周後才正式調高股票的評級,惹起小客戶要「高位接貨」的批評,美國監管部門正就事件展開調查。美國高盛這種「大細超」的做法,究竟有否同樣存在於香港的股市?香港的監管當局應該主動關注,並研究對策以加強保障投資者利益;小投資者也須汲取教訓,提高警惕,以免中招淪為大戶的點心。tvb now,tvbnow,bttvb  ~1 }1 ?7 V( U% J/ B/ Y

. N" l% g. a3 x. A' D( j' r公仔箱論壇
" x  q% e# h9 \% U$ r!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小客戶被誤導
0 @; u' {2 x) L' G8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F+ r$ \1 j( u, D# L5 j* Q; A
高位接貨利益被犧牲
3 W3 F" U" R9 V2 y" m公仔箱論壇
& g/ Y( _. B( o% P4 e/ w# e9 O金融海嘯發生後,銀行業的高槓桿式操作被視為金融市場崩潰的元兇,銀行高層成為「過街老鼠」,上周再有投資銀行的劣行被揭發。《華爾街日報》引述高盛的內部文件報道,高盛研究員伊里薩里(Marc Irizarry)於2008年4月1日重申對互惠基金公司駿利資產管理集團(Janus Capital Group)維持「中性」評級,但一天後(4月2日),伊里薩里在內部集思會上告知高盛的交易員,駿利股價有機會上升,翌日(4月3日)高盛研究部員工便將此貼士給予50名「特選客戶」,包括一些對基金;6日後(4月8日),高盛才宣布調高駿利的投資評級,但有關股價已較4月2日上升5.8%。
% B( I2 w0 J$ l# ^* {" g7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8 T7 {  |- Q1 P7 {

5 G% @& d) g, f! ^3 N《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驚動美國監管部門,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和證交會(SEC)調查人員計劃要求高盛提供更多集思會資訊。
3 u* o  k* i; U4 M5 @/ }tvb now,tvbnow,bttvb6 r/ q( T" k8 d! g8 N. W
高盛選擇性地通報重要客戶,而這些貼士與該公司研究報告內容不一致,做法「大細超」,損害小客戶利益。高盛辯稱,獲得貼士的大客通常傾向短炒,而集思會貼士通常會提供給有意得知相關資訊及作短線投資的客戶,高盛不想給其他投資者無用資訊,令他們超負荷。高盛隨後又表示,正考慮把集思會的內容上載到網站,向所有客戶披露。
/ p5 j8 ^" r  ^- ?0 m公仔箱論壇
7 U- O# X- z% ? 公仔箱論壇  u/ t9 S4 S2 {6 O
高盛的辯解明顯是砌詞狡辯。根據《華爾街日報》披露的事件過程,分析員先維持對某一股票的中性評級,卻告知大客戶看好股價,稍後才通知其他客戶相關評級的轉變。這做法的客觀效果,就是大客戶可優先低價入市,小客戶卻被誤導,以為高盛維持評級,到後來獲知最新評級時才入市,就要「高位接貨」,間接成為了大客戶獲利回吐的接貨對象。如果報道屬實,高盛的做法存在誤導,犧牲小客戶的利益。
6 h4 L  ]& p' W  a. o2 _5 ~+ j# {+ R4 V) ~
. P* D4 k; @; X# X, ?! O' `
根據美國《公平披露條例》,上市公司必須同時向所有客戶公開重大資訊,而證券分析員亦被禁止宣揚與自己真正見解不一致的買賣建議,《華爾街日報》又指出,高盛競爭對手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員會透過電郵向客戶發放短期買賣建議,並在網上公開相關資訊,做法明顯較高盛公平公正。, L6 _/ I) I  q! y% `
0 A- r. {& ?8 E/ }; `
高盛是否觸犯美國法例,監管當局正在調查,我們關心的是,高盛這種「先益大客,犧性小客」的做法,是否普遍的操作手法?究竟香港高盛有否採用同一手法,給予不同客戶不同的投資建議?若然如此,豈不是變相讓香港的小客戶「高位接貨」,成為大鱷的點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y% K9 H  ?, Q: [" A& a4 L8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3 D& t- u5 r& h0 i$ E1 N

9 @9 T2 W6 o9 s) l/ M# h# E& Y/ c' r: l公仔箱論壇
7 D! A% {/ D4 }/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大行造市消息不絕 公仔箱論壇/ C$ `  E' L4 i- h* W

( ~! o8 `! ^* t5 A- Mtvb now,tvbnow,bttvb投資者須提高警惕
  R7 |$ [# E4 Ptvb now,tvbnow,bttvb1 Z& @9 g" q0 _( W
香港的監管當局不應把《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當作個別事件看待。根據香港《證監會持牌人或註冊人操作守則》,香港的分析員並非完全「無王管」,守則規定分析員作披露時,必須「以適時和公平的方式發布」,證監會必須加強監察香港高盛,密切留意它有否進行美國傳媒所揭露的不當行為。tvb now,tvbnow,bttvb, l% d0 W: Z& u
tvb now,tvbnow,bttvb' G/ Q# F: \6 s" T( c

; a/ u* D6 _) i9 K5.39.217.76香港大型外資投資銀行在股市興波作浪的消息時有所聞,今年初多家大行短時間內合力唱淡匯控,恰巧匯控沽壓沉重,沽空升,市場高度關注大行有否藉此偷步沽空。當時的相關指控,只停留在傳聞階段,缺乏具體證據,後來也不了了之。如今投資銀行的劣行被傳媒踢爆,香港的散戶及小投資者必須汲取教訓,監管當局也應藉此機會進行投資者教育,告誡小投資者應注意市場的異動,監察自己的投資顧問機構有否不公平的操作,保障自身利益。: n7 M! K5 W+ ]; r1 X1 ]* C
5.39.217.76# k# c" r+ I' j1 h$ L; U' N3 G
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核心支柱,而且港人買賣股票者眾,當局的監管水平必須走在全球前列,不能讓不負責任的投資銀行為所欲為。
/ c. t9 M, z3 H- _+ Ztvb now,tvbnow,bttvb 5.39.217.76  x+ t( u- X" E( w) x8 I

  M5 H! r; Y7 G( o9 q: d/ Btvb now,tvbnow,bttv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