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亂裁生產力5.39.217.76$ y. R6 B" I. c7 J* E0 k" u( T) F
r' g5 F7 J% ^5 s" T9 Etvb now,tvbnow,bttvb中國政府及一些經濟家鼓吹中國生產能力過剩,需大裁減。從美國學院式經濟學,按教科書的殘舊理論來看,這頗為合理。可是,現實經濟在變化。一是中國不是閉關自守,外貿佔經濟的比重高於發達國家。二是世界經濟也在變,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不是發達國家,而是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以中國為首。tvb now,tvbnow,bttvb5 G. L( S5 Y& F1 h0 w6 j& t
% j% Y5 s7 Q7 l- l5.39.217.76由於前者,中國的生產不限於國內消費,而是擴及全球市場。當發達國家以金融化來推動非工業化,中產階級萎縮,消費購買力缺乏實質經濟的支持,中國的出口便不能只針對發達國家。事實上以發達國家的中下階層消費為目標的加工貿易在中國已大幅萎縮,即使轉移至勞動成本低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已經無復過去二、三十年在中國的好景。例如,即使印度勞動力多而便宜,發達國家的需求萎縮,印度不可能複製中國的出口奇迹。: s4 x3 T* ^, U- `) J) i
. p+ o' p3 d+ L6 H6 G9 k9 ~
另一方面,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水平與消費要求與發達國家不同,但卻構成了潛力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的生產在升級後,更多面對國內日益龐大的中產階級消費需求。而傳統的工業產品,亦面對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愈來愈龐大的消費需求。5.39.217.76& V' l% ~5 B+ ]1 d/ @& @2 F
7 x: D+ V5 v' V" r. w4 F中國的鋼材、家電、汽車、機械設備,以至各種生活消費與工業發展的產品,在國內會是過剩,在愈來愈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上,卻會是供不應求,且會愈來愈甚。中國政府面對未來,不是只顧眼前。傳統產業應改善,卻不是美國式的關停,也不是投資別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