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2 U3 F0 M c4 ~5 C* T0 p很多港人,乃至其他地區的中國人,會說自己愛國,但不愛共產黨,這是可以理解的。第一,共產主義已證實不合世情;共產主義否定私有財產,乃至否定一切私有產權。人類社會對否定私有產權所作的實驗,最終都是悲劇收場。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公有制通常意味着計劃經濟和中央集權,而計劃經濟和中央集權又難免導致少數人主宰了大多數人的命運,造成少數人操攬大權、生活腐化;大多數人則既受剝削也失去自主、失去創意。人民的潛能被壓抑了下來。共產主義的理想是讓人民當家作主,共產主義的現實卻與此背道而馳。, u: G4 Z0 r0 A
0 r' n% ]- q8 h4 L9 ~ n$ [! q其次,關心中國的人都知道「黨中央」並非都是無私為民的團隊,而是由有私心的個人所組成,而內裏又不時有派系之間的鬥爭。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以來由黨中央發起的三反五反、大躍進和文革等運動為中國帶來了很多災難。對於有這個往績的共產黨,很多人難以接受。
" U2 h( I( o/ o0 @ ^5 B
$ Z9 [+ }$ p8 b; V1 c第三,港人多對西方社會的民主制度有憧憬。西方多黨制給人民帶來選擇的機會。相反,「一黨專政」被視為不民主。而偏偏共產黨一直不容許異見或異黨有任何滋長的機會。
/ ]" S) v* W+ T0 C4 R
& [4 _7 N7 z9 U8 J"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5 J0 E! y8 N3 C) u
「中國共產黨」早已不再「共產」公仔箱論壇8 S4 B* O$ T' c2 g: [# p
然而,筆者1997年7月9日載於《明報》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 「一黨專政」不是專制專權,反而可理解為 「一黨獨大、專心於人民福祉的政治 」,又容許個人按自己的信念公開和公平地透過競選爭取選民的支持上位,則它甚至可以比多黨競逐政權的政治更為民主。是否如此,關鍵在於能否設立有效防止任何個別政客或官員濫權的制衡機制。5.39.217.76+ H" I. C+ z1 j4 J/ R. f
# A v6 Q. Z6 l8 @$ ]. N是以在中國實現民主,必須落實出版自由、言論自由、法治、人權保障、獨立的反貪污和調查投訴的管道等現代文明社會的基石。雖然目前國家、特別是共產黨的領導人未能接受,我們對此不滿並不等同我們反對共產黨!就如兒子反對父親抽煙不等同不愛父親一樣。+ z! ?9 ~# J, D) ?- P( C' C5 W, U
2 T. Z. O! S {事實上,今天的 「中國共產黨」早已不再「共產」,近年更已確立了產權法,並强調要走市場經濟道路。我們不用理會黨的稱謂,只要它能為人民福祉着想,力求進步,我們毋須因它有不光彩的過去就要改朝換代。
5 [% Y1 {! [% n$ N$ m( G0 z公仔箱論壇: H/ E8 _' o0 b E) \
其次,從實際的角度去看,以另一政黨取代共產黨並不保證就代表了進步。如果我們冀求的只是進步和不斷的進步進步,我們何不盡一切的力量優化現在的執政黨呢?5.39.217.76+ Q3 J* Y. |3 ?9 G# ]* J3 i
8 {' @2 l2 `( z; }1 V
- v& @0 n- l9 {! ?! S* m: J2 b8 K1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人民對執政黨是有期望的
) d; G! k! R- W, P; s公仔箱論壇是以我認為愛中國最明智的做法還是愛護我們現時的執政黨,哪怕它的名稱是共產!但愛之愈深、責之愈切!人民對執政黨是有期望的。人民對執掌大權的領導人更是有期望的。我們不希望共產黨排除異己、壓迫異見人士。但我也不希望愛國人士以共產黨為敵,一心期盼以其他黨派取代共產黨。我期待見到的是一個開明的執政黨,一個廣納賢能的執政黨;也期待愛國人士一心一意以優化執政黨為己任。制度上有不完善不開明的地方,應提出意見去改善;腐敗無能的官員黨員,應要求問責甚至懲處。如果萬眾一心,都是以改善施政、改善制度為目標,我們又何須眾多不同的政黨?5.39.217.76" K/ _, {3 b; o7 g
1 ]) g; P3 Y8 p0 {! D! J縱觀世界,特別是亞洲地區,典型的多黨政局多是不同的利益集團角逐政權去為自己的利益集團服務!如果大家都真心為國,都願意放下私利,大家何不團結起來共謀利國利民的大計?耶魯大學Amy Chua數年前所著的《焚燒中的世界:自由市場民主的輸出如何引發種族仇恨和全球不穩定》(World on Fire)正正指出很多政客都是以民主政治的手段巧取豪奪,對世界反而帶來不穩。筆者與嶺南大學政治系教授Brian Bridges跨系合作,即將出版的一本新書Public Governance in Asia and The Limits of Electoral Democracy,由英國Edward Elgar出版,輯錄了多篇檢視亞洲地區民主發展的文章,主要的結論就是真正民主必須涵蓋有效的公共管治機制,特別是必須落實法治和分權。民主選舉是公共管治機制的一個部分,固然也很重要。但多黨政治並不一定代表更成熟更有效的民主政體。
1 d2 d. t. t; W" t( [% Mtvb now,tvbnow,bttvb
0 I0 v$ V* y2 p作者是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2 E; K: L' F7 C6 F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