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自去年八月提出民進黨十年政綱的構想後,先進行內部討論;從今年四月到五月,民進黨中央舉行一系列公開座談會,聽取各界意見及測試社會反應;六月到七月,將由政策會在專家們的協助下草擬初稿,預計在今年八月召開全代會通過。 為何要提出十年政綱 蔡英文為什麼要提出民進黨十年政綱?據民進黨有關文件所述,民進黨黨綱有很多理想和主張是「永恒的真理」,但十多年來時空環境變化,已有部分黨綱內容未能反映時代需求,沒有對應最新社會情勢,有修正和補充的必要,特別是民進黨政策論述中比較缺乏的部分,必須重點補足和加強。希望藉由一份與時俱進的政綱,來強化民進黨具有執政能力的形象,讓人民理解民進黨對未來的情勢有認知、想法和方案,民進黨可以領導台灣面對未來。十年政綱的出發點是要回答三個問題:一、台灣在未來十年會面臨哪些重大挑戰?二、有什麼歷史累積的問題在未來十年中必須面對?三、對於這些問題,民進黨有什麼對策? 民進黨中央政策會的說帖,指出十年政綱處理的範圍,至少有十七個領域,包括「世界趨勢的巨變」、「全球化下的總體經濟策略」、「台灣與中國的互動之道」、「台灣面對國際的戰略」、「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演變」等。涉及的問題非常廣泛,包括環保問題、農業問題、產業問題、人口問題、土地問題、財政問題、環保問題、區域發展落差、中央與地方關係等等。說帖強調,這都是「國家治理」問題,也是台灣未來面臨的重大挑戰,「十年政綱」將提出應對策略和政策。 並非民進黨轉型工程 對於蔡英文主導研製十年政綱,民進黨內也有不同看法和評價。較關注兩岸議題的新潮流等人士評價較高,認為蔡英文是穩健務實,又有全方位思考的黨主席,她深知要帶領民進黨重新執政,沒有辦法迴避兩岸問題,其推動研擬的政綱有未來十年的視野,可謂具有戰略眼界和新思路。但不滿蔡英文的派系人士則認為,十年政綱只是蔡英文為了爭取連任黨主席及未來參選「總統」的鋪路設計。 客觀來看,蔡英文熱心搞作「十年政綱」,並非出於推動民進黨轉型的戰略思維,因為她不想也不能改造民進黨的基因,反而接受了民進黨對她的基因改造。但為了鞏固和提升她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和權威,需要搞作一件具有蔡英文特色和標記的東西。過去的民進黨主席及現在被蔡英文視為「老傳統」、「老障礙」的黨內對手,只重視炒作政治議題,只懂搞革命、顛覆、反對和破壞,沒有建設性、創造性和前瞻性,如今蔡英文搞個前人從未搞過的政綱,擺出全方位思考的姿態,加上「十年」這個中長期的概念,就把自己推到戰略制高點上,讓人覺得其氣質與境界與眾不同。再加上蔡氏政綱對黨綱中的許多「台獨」主張「不重複論述」,好讓外界覺得她有新的認知和新的政策理念,從而對她產生期待。 但民進黨針對「十年政綱」的說帖強調,黨綱代表民進黨的基本精神,新的政策綱領不會取而代之。可見十年政綱並非民進黨的轉型工程,既沒有堅實的理論支持,也沒有實踐操作性空間,只是「戰術充戰略」的搞作。 在執行面上逐漸調整 十年政綱最核心也最值得關注的,就是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如何調整兩岸路線和政策。五月二日民進黨中央舉辦「十年政綱」兩岸議題座談會,蔡英文發表了「重要講話」,說「我們不排除在不預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與中國進行直接並實質的對話」,定調民進黨的兩岸路線是「審慎漸進」,現階段先由黨公職、智庫學者與中國對話。 蔡英文拋出這個風向球,雖然有「不預設政治前提」的前提,但畢竟有大陸方面值得注意的新意,新意就是對民進黨的兩岸基調採取逐步微調的戰術,進而在執行面上逐漸調整。此前,黨公職人員要到大陸和香港訪問,都要先向民進黨中央報備,未經許可往訪者會遭受黨紀處分,如今蔡英文則採取積極開放的態度。 蔡英文面對「無可迴避的挑戰」,雖然對兩岸問題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舉措,但基本上無法擺脫「台獨」黨綱和深綠的挾持,不可能與大陸建立直接實質對話的基礎。「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蔡英文搞作「十年政綱」,貌似全方位、搶佔制高點,實則眼高手低,虛擬空中樓閣;對蔡氏而言,或許有自我提升「境界」的意義,但對民進黨來說,則仍然找不到轉型出路。 作者為資深台灣問題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