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電/1月15日—17日,又一輪大範圍霧霾籠罩華北黃淮等地。連續幾天的重污染天氣,更讓人們期盼冷空氣帶來大風,吹走霧霾。往往這個時候,“三北”防護林和內蒙古風電場就成了“背鍋俠”。5.39.217.76% @# d- N9 F! a1 b" q# K
不過據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三北”防護林不但沒有加重霧霾,反而對霧霾有清除作用。這個鍋背得真冤。
4 i2 _/ _3 q# Z7 J 基於長期的數值模擬和觀測研究,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馬建民和其團隊科研人員分析得出,與1982年相比,2010年“三北”防護林工程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吸附和清除作用增長了60%,對PM2.5的吸附和清除能力增加了30%。馬建民介紹,自1999年到2010年間,該工程清除了我國北方約3000萬噸的PM2.5,其中清除最多的地區是華北片,清除量達到PM2.5總量的0.9%。公仔箱論壇1 z+ j# Y" P j& B! b
據馬建民介紹,如果按計量單位算,“三北”防護林在1982到2010年期間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吸附和清除達到了110萬噸,其中“三北”防護林的華北片區占總清除量的50%左右,“三北”防護林對改善中國北方空氣質量意義巨大。tvb now,tvbnow,bttvb0 V0 j. W7 ~* _
此前,關於“三北”防護林阻擋了大風,導致京津冀霧霾頻發的論調甚囂塵上。有稱“三北”防護林和內蒙古的風電場影響了北京地區的風速,“把北京的大風偷走了”。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朱榮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三北”防護林、風電場與霧霾的形成之間沒有對應關係,“真正冷空氣來時,這些都阻擋不了大風”。公仔箱論壇' g4 b) R2 X, u# b, [, ~8 H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徐祥德院士表示,國內外的相關研究認為,發展風電對局地風速雖有一定影響,但影響的範圍非常有限。丹麥科技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風電場對下游幾公里到幾十公里範圍的地面風速有明顯影響,但超過100公里,影響可忽略不計。北京市中心距離內蒙古400多公里,距離張家口約200公里。所以內蒙古和張家口地區的風電不會對北京地區風速產生顯著影響。
7 K! @/ t4 r( `0 O- A' W 防護林帶對風場的作用主要是大氣邊界層以下的近地層影響。而能驅散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的是大範圍冷空氣來襲或降水“濕清除”效應。冷空氣影響範圍垂直方向遠遠超過邊界層或1500米以上的,其水平尺度可達百公里以上,“三北”防護林不可能阻擋冷空氣或寒潮,並影響下游大範圍區域風場。
8 y5 H0 ~" ] H" {# e9 R7 w, e公仔箱論壇 可近幾年確實感覺大風越來越少了呀!“從氣候條件看,主要是最近幾年,冬季冷空氣來的不那麼頻繁了,強度也不夠。”朱榮告訴記者,近幾年氣候資料顯示,華北地區、北京的大風日數和年平均風速都有明顯下降。尤其是大風日數,與前30年的均值比,可謂是斷崖式暴跌。
! e7 y2 d( P+ T7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朱榮告訴記者,其實風的本質是空氣流動,導致空氣流動的根源是空氣溫度和密度的差異。由於陸地和海洋性質不同,冷熱變化有差異,冬季陸地冷於海洋,風從亞歐大陸的腹地(西伯利亞)吹向太平洋,所以北京冬季多西北風。由於全球變暖,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暖冬的增多,減小了冬季海洋和歐亞大陸的溫差,因此空氣的流動也就不如之前快,風速也相對應減小。
. a& `& {8 \% w+ m1 h公仔箱論壇 從冬半年強冷空氣和寒潮次數的年代變化來看,60—70年代的寒潮和強冷空氣相對較多,80年代明顯減少,90年代以後又稍有增多;對應風速變化來看,60—70年代北京平均風速較大,80年代明顯減小,90年代又有所增大。如此看來,北京的風速變化還是自然因素起了主要作用。除了全球變暖,城市化發展增加了地面附近的摩擦作用,高大的城市群會產生繞流阻力,也使得風速可能會減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H2 S+ A0 y1 {4 r8 y9 I9 Y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稱,植樹造林增加植被最重要的功能是防沙固沙,延緩荒漠化。植樹造林不僅不會造成霧霾,對霧霾的治理還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北京林業大學有專門研究,植物葉上吸附霧霾是肯定的。% G- B2 F9 H9 y) n z7 t( L
蘭州大學科研人員研究也證實了這樣的觀點,監測顯示“三北”防護林內的大氣污染物比林外的污染物含量低。他們預測,“三北”防護林工程到2050年建成時對有機污染物的吸附和清除將繼續增長。其中,對強致癌物多環芳烴的吸附和清除作用較1990年相比將增長1.9倍。 }9 E) I& @; q- s: N
因此馬建民等科研人員建議:在“三北”防護林工程接下來的建設中,相關部門應考慮到不同樹種對大氣污染物的吸附和清除作用以及對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作用,宜選擇耐旱、耐寒、既有利於吸附和清除大氣污染物、又能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生物排放的樹種,以更好地發揮該工程的相關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