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這句半開玩笑的話,流傳了多少年,但對於今年大學畢業生來說,卻成了活生生的挑戰。各大學陸續在最近舉辦畢業典禮,如何面對畢業後的求職,成了畢業典禮上少不了的話題。 高等教育擴充太快,加以經濟景氣仍未振興,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已經是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起薪「低水準」已多年,今年平均又再下降2000元,但大學生求職也只能抱著「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這是對的,因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再怎麼樣也難有往日的行情。光是抱怨大學文憑貶值也沒用,因為高等教育擴張是全世界趨勢。大學增加讓人人可以讀大學,但大學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由你玩四年」,大學文憑更未必是就業的保障。 也因此,現在的大學生除了在學期間應把課業學好之外,還必須找尋各種機會,增強自己的競爭力。道理很簡單,現在的競爭壓力下,除了學歷,還需要各種其他的「能力」。不少大學生在出校門前,已懂得磨練資歷,甚至利用網路創業,在學期間也自費參加各種研習和證照考試。這都說明,大學生不見得都是草莓族,已經被現實壓力趨使自己去留意個人的競爭力強度。 但學歷是否因此無用了呢?恐怕大學生也無須太過灰心。學校傳授的知識,難免和社會上的實務及企業所需有一段距離,但不必因此貶抑學院內的知識。現在的大學生雖然就業較困難,但對前途的選擇卻也相對多樣化。有人繼續深造念研究所,有人從社會服務的項目開始入手,有人在求職路上「屢敗屢戰」,有人在家庭支持下得以走另類的圓夢之路。年輕人只要不怕挫折多方嘗試,應可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不管學歷還是實力,大學教育現在只是個人成長管道之一,靠一張文憑可以吃一輩子的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透過任何管道的「終身學習」,不斷累積自己的能力,才能增加競爭力。任何的結束都象徵一個新階段的開始,今年正踏出校門的畢業生要有勇氣迎接新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