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政策原則要改
* ^7 O& S" K# D2 O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k7 X# o/ D) v% f
香港自英國殖民地時代開始便不停地宣揚保守的財政與經濟政策,表面上是符合英美自八十年代以後經濟政策轉向右派的趨勢,實際上是英國對殖民地只取不予。一方面,英國政府不會支付香港任何虧損,香港的財政便只能盈餘不能有赤字。另一方面,早年英國外匯儲備包括香港存放在英國的財政盈餘,香港亦長期支付退休返英公務員的豐厚長俸。英國政府當然要求香港的財政保持愈來愈龐大的盈餘儲備。4 p% n( i. W+ C, z* p*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N9 D# ^- x/ J. a7 [( z
香港《基本法》把殖民地的財政和經濟政策收納,反映當時中國談判人員不理解英國在香港殖民地政策的實況和本質,也可能是英國殖民地宣傳的工作成功,使香港工商界和政府官僚都篤信這樣的財政與經濟保守主義。在英商撤退後,香港的地產商接替,卻承襲了英商與英國治理香港的意識形態。在回歸談判時,他們便替英國游說中國把殖民地的政策原則與體制保留在《基本法》之內。回歸後曾蔭權與曾俊華便是具體執行落實者。. L8 {: x1 N; E! ?1 _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2 U4 ?" E% [/ X8 d, R
這樣的殖民地財政原則不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講究資金循環再生,社會大眾是生產者亦是消費者,中下階層的消費比少數富豪的消費更大,留在香港經濟內循環再生的更多。老闆經濟學、老闆財政是抑制經濟的資金循環再生,把資金變成利潤或財政儲備抽走。回歸後香港為甚麼要遵守殖民地思維的老闆經濟學與財政呢?
* s$ j! J# ?3 r! Ctvb now,tvbnow,bttvb
: t0 o, M3 { }1 `& w; s8 ~8 {全民退保、政府投入增加建設都是促使經濟增長、就業增加,為甚麼要反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