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翠華鎮湯郎箐小學的兩名苗族小學生在室外面吃中飯(6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tvb now,tvbnow,bttvb2 G+ l8 \0 V- ~2 [
6月13日以來,一篇“雲南貧困小學走訪記”的帖子廣泛流傳,講述雲南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湯郎箐小學學生每日以土豆為餐,嚴重營養不良,學生身體普遍瘦弱。當地教育部門稱貧困縣學校經費捉襟見肘,學生營養欠缺的情況比較普遍,希望愛心幫扶。 (6月23日京華時報)
2 f' L$ Q$ j* N+ B& ~5 r5.39.217.76 當城市裏一些家長在擔心孩子會營養過剩的時候,雲南民族地區的一些貧困孩子還在為能不能吃上飽飯而發愁。不少學生連牛奶都沒見過;學生沒有做過體檢,個頭偏小;一天吃兩頓;學校的夥食勉強能填飽肚子,天天吃土豆,油水比較少,經常感到身體沒力氣……看到這裏,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感到心酸。5.39.217.76, b i: R, Y2 E$ z2 @
關注和幫助每一個貧困的孩子,使他們吃上飽飯,營養跟上,身體健壯,的確需要社會愛心人士的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前不久,貴州、廣西、雲南等西部貧困地區學校的“小餐桌”問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多家媒體聯合發起的“貧困山區小學生免費午餐計劃”正在運行,黔西縣花溪鎮沙壩小學成為第一個試點學校,成為“免費午餐”的樣本。如果“免費午餐計劃”能走進雲南的貧困地區,讓那些沒見過牛奶的孩子能吃上有營養的飯菜,如果“天天吃土豆”、“小學生沒做過體檢”的新聞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能有醫療機構等公益組織積極參與進來,那麼,這種令人悲愴的狀況將很快就會大大改觀。因此,當地教育部門在通過多種渠道為貧困學生爭取更多援助的同時,盼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給予幫助,確實體現了政府的良知與理性。tvb now,tvbnow,bttvb: F: L7 H0 k6 E O/ j
但要看到,每當遇到貧困地區的教育面臨困境,校舍破舊不堪,學生吃飯難等新聞,人們都會習慣性聯想到當地政府是否盡到應盡的職責。人們對“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感言都耳熟能詳,可在現實中有時會看到有的地方政府大樓越建越豪華,學校設施簡陋如常;三公支出居高不下,教師工資遲遲不漲;官員吃喝迎來送往,學生食堂薄菜寡湯……這樣的感受使人們的愛心很受傷,剛想伸出手去又縮了回來。
! t! p' P8 L; Y$ V. c ~ O公仔箱論壇 誠然,人們從雲南祿勸縣貧困學生“吃飯難”中已經看到了當地財政的捉襟見肘,這些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海拔高,土地貧瘠,多數地方不能種水稻,只能種玉米和土豆等,經濟發展自然滯後,多數家庭領著國家救濟金。面對教育欠賬,政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要讓社會公眾看到當地政府破解小學生“吃飯難”的誠意和已付出的努力,就必須打開公共財政賬本,將教育支出的比重和三公支出的情況和盤托出,讓大家一目了然,建立起對當地政府的公信力,進而動員和影響更多的社會力量和愛心人士參與到救助的行列中來,讓“免費午餐”為更多的貧困孩子提供必需的營養。(梁江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