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從立冬開始,經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6節氣,冬季3個月,草木凋零,自然萬物生機閉藏,此季節也正是所謂〝養臟〞的好時機,所以古人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我們如果能利用這一季節好好的養生,來年就不會生大毛病了。〈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臟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萎厥,奉生者少。」,由此可知在冬天不應太早起來活動,最好等待日光出來後,才從事活動,活動的時候讓身體出些微汗為宜,這樣既可達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有愉快的心情,使精、氣、神不渙散而得以內收,這樣就是適應冬季養生的道理,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傷腎氣,到了春天就會生萎厥之類的疾病,壽命也跟著減少了。 冬天氣溫下降,身體活動減少,人體的免疫力降低,呼吸道防禦的功能減退,病毒或細菌很容易就侵犯到肺部,引起一些呼吸道的疾病,如感冒、肺炎、咳嗽、氣喘等疾病,另外天冷,身體的血液循環變差,也容易引起心、血管的疾病,所以冬季中風、心臟病的病患特別多,就是這個緣故,因此在冬季理應注意保暖和充分的休息,並且保持屋內空氣的流通。
7 I( s9 c0 I" Q" } 人們喜歡在冬季裡進補(補冬),也是有其一定的道理,冬天裡進補,一方面可以增加血液的循環,避免天冷時手腳冰冷,另一方面身體的免疫力功能也會提高,可預防疾病的發生,尤其在冬季裡,常會因一些小感冒而引起嚴重的併發症,適時適當的進補,往往能夠避免的,但進補,仍應根據自己的需要,不是一昧的亂補一通,反而容易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在冬季為了禦寒,飲食上可增加一些膏梁厚味,如火鍋、濃湯、燉肉、海鮮等,調味品上可多加些辛辣物,如辣椒、蔥、蒜等,另外冬天水分的補充會減少,所以生鮮蔬果不能缺少,避免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取不足,而影響身體的健康。
+ T3 H( V6 n8 O) n! b+ ktvb now,tvbnow,bttvb古人說:「上工治未病」,就是說好的醫生,在病人還未發病時就懂得去預防疾病的發生,這也就是現在的預防醫學,在現今高齡化的社會更顯得其重要性,古人根據身體的內在和外在的環境,制定了四時的養生方法,這也是預防醫學的實踐,很值得我們去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