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剛出三重門又陷瓷器門,故宮何堪?

      故宮博物院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文物損壞事件,經過26天的調查認證初步判斷為科研人員失誤所致。(7月31日央視新聞頻道)
+ r3 P) E: M, f; R+ |0 H$ k2 ftvb now,tvbnow,bttvb  關于青釉葵瓣口盤受損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故宮博物院所稱,是科研人員失誤所致,二是爆料人稱,在出庫過程中,器物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將瓷器摔碎。顯然,瓷器破損是不爭事實。而且,不管何種原因,瓷器被毀都暴露出了故宮管理不善。
4 y- T, P$ V, ]# @" |5.39.217.76  據報道,瓷器破損發生在出庫送到科研處測試之際。對文物的保管、清點、編目、整理、維護以及調撥等,我國相關法規已設置了明確而規范的管理規定,對這樣價值連城的瓷器,工作人員須謹慎又謹慎,保護文物者為何成了破壞文物者?
: y2 W3 Q- P+ {7 q9 d9 d4 q. `  其實,從“失竊門”、“錯字門”到“會所門”,再到如今的“瓷器門”,故宮境況一地雞毛,問題不斷。如今,連工作人員都能“失誤”打壞名貴瓷器,內部管理何止混亂?
) E- O0 l: Z. ~) _  S0 T8 Y公仔箱論壇  同樣,如果不是網友爆料,公眾難以知情瓷器被毀;如果不是媒體介入,故宮也許依然在捂蓋子、封口子。瓷器被毀,絕不是故宮的家務事。根據文物保護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館藏一級文物損毀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故宮及時報告了嗎?) |- K  B1 q# A% G, Y% r; ~
  三重門之後,故宮為何又入“瓷器門”?其實這源于三重門之後,故宮並未真正反思。試問,無數價值連城的國寶交給這樣的管理者,公眾能放心嗎?監管部門放心嗎?現在,公眾亟須探尋瓷器破損的真相。 (王石川)

故宮的聲譽也是一件易碎的瓷器

      今日上午,故宮博物院向記者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人為失誤受損。7月30日,一位網名“龍燦”的網友在微博發布消息,稱故宮收藏的一件宋代哥窯瓷器出庫時,被工作人員摔碎。(7月31日光明網)
/ x  t8 x. ?: i% n7 etvb now,tvbnow,bttvb  回想起昨天面對質疑,故宮作出的“已經看到了這條微博,是否屬實有關部門正在抓緊進行了解,一旦情況查明,會盡快向社會公布”的回應,我們有理由相信,故宮完全是在揣著明白當糊涂。要不是網友曝光,這次事故還不知道要瞞到何時,說不定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7 o) L. w6 `! r& F! `( w. M
  “國有文物事業單位應當在知道突發事件發生後或者應當知道突發事件發生後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這是國家的明文規定,而我們的故宮7月4日損壞了國寶,居然到7月31日也沒有向北京市文物局或國家文物局上報,這不是一個“要徹底調查清楚”就能夠解釋的。5 h3 t: Q& G8 [! F
  最珍貴的瓷器在最先進的無損技術下面,卻被我們最優秀的科研人員以一個小小的“操作失誤”徹底弄碎了。這就像有1600個防盜報警器、3700個煙感探測器和400個攝像頭在運行、曾被稱為“京城第一保衛處”的故宮,被一個業余小賊搬梯子跳墻盜走價值連城的國寶一樣,荒唐可笑。, n  V# w; @! [1 a3 U
  更可笑的是,故宮面對自己工作失誤時的態度。從文物被盜到錦旗上的錯字,再到今天隱瞞打碎瓷器,故宮的態度一次又一次印證了網友總結的故宮道歉模式:能抵賴就抵賴、能狡辯就狡辯,實在賴不了、辯不贏,只好認錯。可是,即使認錯,還“猶抱琵琶半遮面”。以前是“領導不知情”,現在是想“徹底調查清楚,形成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後上報”,總是一副理由充分的樣子。
  j3 W# N5 L% I2 O$ q  普通老百姓對故宮的印象,一直是神秘、高貴、權威、嚴謹,裏面的物,裏面的人,都須我們仰視才行。可接二連三的負面事件,讓我們開始重新打量心目曾經神聖的那個故宮,甚至有人開始對其睨視。宋代的瓷器不是廚房的盤子,動不動就可以失手;故宮的領導也不能像街上的混混,惹出事來光想抵賴。故宮的聲譽本身也是一件易碎的瓷器,因其珍貴,更應小心翼翼。如果你不拿它當回事,一旦打碎,就會像宋代那個盤子一樣,就再也回不來了。(劉昌海)
1

評分次數

  • aa00

短短數月,“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 `6 G" \$ }* e: {
故宮,請問還有幾多重門還沒有完全合上?   
+ y- m  V  {7 ?4 O$ f! S公仔箱論壇7月4日發生的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發生文物損壞事件,故宮直到7月31日才出面證實,這又是那門子的事呢?     

故宮真是叫人一“撼”再憾

■受損哥窯瓷器首次曝光■央視截屏

  故宮的“撼”事未幾,憾事又來了一單。在沉默了26天之後,故宮博物院終于在7月31日證實,7月4日,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對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進行無損分析時,科研人員操作失誤,樣品臺上升距離過大,致使文物發生擠壓損壞。報道說,這件哥窯瓷器屬于國家一級品,而這樣的一級品故宮總共才1106件。5.39.217.76# U6 ^  i' `/ n) C1 a. P
  故宮方面檢討文物受損有主客觀兩方面原因,信然。但我覺得那個“理工科畢業的女碩士、專業技術職稱是中級”的當事人肯定沒有任何主觀故意,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他們的那些客觀原因的犧牲品。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如果沒有網友“龍燦”曝料,公眾對此事究竟能否知情?故宮方面是否試圖瞞天過海?在礦難之類事情那裏,這種做法叫做瞞報。在故宮這裏,盡管不關人命,仍然必須及時知照國人,因為那些國寶不是故宮大小員工的,他們只是在受國人的委托行使管理職能,沒有保管好,失職了,就要給國人一個交代。當然,他們說了,不是要瞞,而是等到徹底調查清楚,形成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後上報。但是,他們應該知道,首要是通報基本信息,如何調查,如何善後,如何處理,那是後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U5 |; T4 k1 `9 P
  關于故宮文物的保護,眾所周知有兩個奇跡,那就是它曾經兩次大規模遷徙:一次是日本侵華,故宮文物隨國人一道顛沛流離,沒有個固定的家;再一次是隨敗軍一道遷臺。那志良先生有一冊《我與故宮五十年》,以當事人的身份對此講述極詳,尤其是抗戰時期那部分著墨最多。我們看到,近兩萬箱計百萬件文物,長達十多年,行程數萬公裏,卻無一受損。書中有個細節不能不提:一輛車子下坡時撞到了一個箱子,“箱子的頂板被撞到裏面去了”,事情驚動了馬衡館長,專門趕來等著開箱查看。那先生說:“我看了看箱子,編字是A字,是古物館的瓷器,心裏一驚,這必是兇多吉少。”然而,“我先把上面的稻草拿出來,再拿棉花,一個個的紙包露出來了……一包包地打開,一件件地檢查,完全沒有傷損”!瞧瞧,那是個怎樣的連人的安危都自顧不暇的時代啊,而故宮守護者們對文物的呵護卻絕無絲毫的懈怠。今天出了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些接力的人們難道還不該找個地縫鑽進去嗎?公仔箱論壇. w+ {: V3 D8 m6 Q! k! Q$ f
  論及今天故宮方面的主觀原因,該在于缺少對國寶的敬畏之心。一個尋常的毛賊居然可以在戒備森嚴的地方從容得手,一個原本該對公眾開放的宮殿居然可以成為富豪的會所,故宮成了什麼?新近更震驚地知道,1973年,他們為了改善員工的福利,居然將乾隆時的禦林軍鎧甲以區區5角一件的價格賣給員工!而這些鎧甲的價值,無非就是裏面的絲綿可以抽出來做成絲綿被子而已。那麼,那條捐給了上海恒源祥博物館、以10套鎧甲絲綿做成的絲綿被,與其說有助于使人們認識兩百年前的絲綿質量,還不如說是一個恥辱的見證更恰當一些。饒是乾隆時的鎧甲太多——— 他們不是還將1000套劃撥給八一電影制片廠做了道具嗎?饒是那個時代比較荒唐,但這樣對待文物也太造孽了吧,簡直就是純粹的敗家子了!公仔箱論壇) S2 u: \; ]3 W, v& A2 E$ x
  故宮的小偷引出了“撼”事,旋即又牽出了建福宮“會所門”。此一番究竟會抖落些故宮什麼醜聞,由不得我們不睜大眼睛。無他,北京故宮的這些管理者叫人太不放心了,得提高監督的等級了,得“紅色預警”了吧!(潮 白)
单士兵:故宫摔碎的不只是一个宋代盘子
& @$ i5 s( i/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C/ K& o, r6 d# \% t5 j# y; _
公仔箱論壇) U" h8 I6 ?" w/ v+ n

7 J$ D* d2 [( c5.39.217.762011年08月01日10:245.39.217.76# @: y$ u3 Z9 a, I6 p# p4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 ^9 c5 v
5.39.217.76+ y+ _% N5 {  k" r$ n6 }
重庆时报   单士兵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x4 W+ [  D/ D7 Q
7 h/ a; e4 J7 x1 O. q4 X

  ^/ j: ~3 f7 N" |1 G" K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7 ?1 K8 G1 Y, `
tvb now,tvbnow,bttvb* B. ?9 R7 e) ]( ?7 V3 A1 {  n

7 [8 ^0 h" A; R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6 u  F6 ^' V0 U5 A+ V" k3 G
前两天,有网友发微博称“故宫(微博)又出大事了”,透露了故宫工作人员摔碎重要文物的消息,引起公众关注。随后故宫方面回应称,他们看到了这条微博,是否属实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了解。在7月31日,故宫博物院终于证实,国家一级宋代瓷器青釉葵瓣口盘确因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损坏。
& w: a3 M: V9 C8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故宫摔坏的这个青釉葵瓣口盘,是宋代哥窑的代表作品,据说价值连城。当然,这盘子到底能值多少钱,外行很难猜透。不过,有点文化常识的人都明白,这种盘子是文物,盛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有难以替代的价值。5.39.217.76. O+ B: B9 f8 Q% r$ a2 R9 A% P( M/ X
所以,故宫摔碎了一个盘子,绝对不同于家里夫妻吵架拿过来一个盘子摔碎撒气,事后关起门来打扫干净就完事了。今天的故宫不再是谁的私家花园,故宫的盘子就是大家的盘子。盘子摔碎了,要是不能给公众及时交待,就真是对公众撒气摆脸色了。
1 o/ t6 k" G( T; I问题是,故宫这个盘子早在7月4日就摔了,此后20多天,故宫一直把门关着,不透出一点风,不想让人看到那些破损的文化碎片。要不是某个“业内专家”对外漏出口风,人们根本不知道故宫出了这么件大事。面对公众询问,故宫前两天竟然还称“是否属实要抓紧了解”,这种官话套话之虚伪,实在令人鄙夷。幸亏今天故宫已经不再是旧时皇权专制的领地了,要不然,走漏消息的专家估计很可能早就人头落地。公仔箱論壇5 l" B4 j7 p0 `) y6 Y) j
不要简单以为故宫站出来承认事实就带着一脸诚恳与歉意。恰恰相反,现在故宫的姿态,掩蔽不了虚伪的面目。事故发生后,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告诉公众,他们的盘子被摔碎了呢?故宫方面称,他们成立调查组来彻查原因,强调经过反复模拟试验和多次专家论证,在十日前得出初步结论是实验室科研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这些话就有点答非所问了,毕竟,对外公布事故发生了,并不影响调查进行,只会有利于对相关调查更为有效的监督。
' \) [$ g0 ]" I4 M9 I5.39.217.76故宫不但关起门来摔盘子,关起门来自己找原因,而且在十天前找出原因了,也没有及时公布。如果不是因为“网友爆”实在藏不住了,真不知道那个宋代盘子会不会就此无声消失于世。故宫的大门太封闭了,之前公众已经见识过“盗窃门”、“会所门”、“错字门”等等,这些事件也都是从门缝里一点点艰难被挤出来的。太多事实表明,在这个讲求开放与文明的年代,故宫依然是大门沉厚,庭院深幽,权重气腐,在这样的领地,摔碎一个盘子,哪怕是声音再过清脆响亮,外面的人们,很难听得到。
! s1 n( h4 W! Q4 x7 A5.39.217.76故宫曾经是皇权的象征,在今天,则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与文明的聚集地,是一个公共文化场域。故宫不应该再被层层包裹在权力屏障下了,否则的话,故宫就依旧不能真正属于公众。今天故宫管理者的身份,不应该是依附于相关人事制度体系下的权力身份,而应真正转变为公共文化管理者,以公共身份来践行文化开放的使命。没有开放,文化就只能是一潭死水。故宫大门失去文化钥匙,只依赖于权力之手推动,那么,这片领地成为私人会所,发生丢失藏品,摔碎了文物,都不奇怪。tvb now,tvbnow,bttvb. c( X+ u; N( t5 S7 z. Z
所以,故宫摔碎的不只是一个宋代的盘子,而是现代社会应有的开放与文明。
% K( Z- v4 N. p) |- H3 a!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v$ A5 V6 ]6 W& }5 c( A7 }tvb now,tvbnow,bttvb 5.39.217.761 H6 s; C: H7 q7 v

8 X/ U. ^0 z, Y5 }! _* v, m
+ [: `7 B$ e2 c$ U, Utvb now,tvbnow,bttvb ! X* b5 M  _' }3 b

9 `4 k  s4 X4 z. u9 t  u0 k)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來源 / 版權所有:以上所述媒体 / 作者
) M  S1 T7 l/ p1 p8 p; a5 {tvb now,tvbnow,bttvb
2 b' z9 H3 B4 d: @公仔箱論壇(以上内容摘自或摘译自 其它媒体 / 作者 ,不代表發帖者观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