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奶粉會熱氣是民間說法,就如"打邊爐"會熱氣一樣,其實是很籠統的說法。事實上, "熱氣"也好, "上火"也好,都是民間對身體積熱的一個形容詞,臨床上需要再分肺熱、胃熱、肝熱、濕熱、上焦熱、下焦熱等,才能針對問題對證下藥。人為甚麼會"熱氣"?一般情況下,身體產生的熱是分佈全身的。當身體的熱分佈不均,或身體不必要地產生太多熱能,就會出現局部或全身性熱氣表現。中醫的寒熱,是以"熱"為參考對象的一個相對概念。如光暗一樣,不夠光就是暗,不夠熱就是寒。何謂不夠熱呢? 其實沒有絕對標準,就如不夠錢一樣,很視乎個人的開支、消費習慣和賺錢能力,對於某人來說,即使月入數萬,只要不夠用就是窮。臨床上,真正因為熱能過度產生而"熱氣"的人其實不多,大部份都是由於經脈阻塞而出現局部過熱現象,真正過熱的人,是應該不怕冷的。中醫認為,脾胃是人身上下的交接地方,以肚臍為界作為樞紐,因此肚臍兩旁分別有兩個穴位,名叫"天樞",負責上下半身之間陰陽氣的交接。任何原因影響這個位置的氣血運行,胃氣不能降,脾氣不能升,就很易出現熱能的散佈不均了。幼兒食奶粉後"熱氣",很多時是幼兒的脾胃對某牌子奶粉不太適應,又或是在不太了解幼兒消化能力的情況下,餵奶粉量過多,出現消化不良而產生"熱氣"。捱夜、進食溫性食物後,都會引發短暫的熱能上升,假如脾胃本身不好,就很易會感覺到"熱氣"了。市面上有大量標榜"清熱"或"解毒"的飲品或食品,都很傷脾胃,熱清了,可是脾胃也傷了,沒多久,你又會再次覺得"熱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