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太衛生也會生病?

近幾十年,香港社會發展迅速,經濟繁榮,衛生條件大有改善,市民患某些傳染病的機會確有減少,但這一代常患的病又是上一代少見的,諸如濕疹、哮喘等。最近有大學研究,認為過敏可能與太衛生有關。乾淨有錯嗎?乾淨沒有錯,但太乾淨反倒不衛生。"髒"字很有意思,從骨部,從葬聲。人死後成為屍骨,塵歸塵,土歸土,所以要埋葬在土裡,在土裡會腐化,腐化就會髒。但很奇妙,腐化的東西明明是髒的,變成土後,上面竟可以長出漂亮乾淨的花草,真是"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正是土的力量。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別有生、長、化、收、藏的功能,土的功能是"化",消化、轉化就是這個"化"。中醫認為脾胃屬土,現代醫學所指的消化系統很大一部份是脾胃的作用。脾胃能夠升清降濁,就算是髒的食物,脾胃都有能力接納,並轉化成營養,供給身體所需。我們知道泥土中充滿細菌,把死去的生物和動物的糞便分解成為土壤的一部份。同樣在消化道之中,從口腔到直腸,都有不同的細菌在幫助人體消化食物。人體的消化能力,很大程度取決於這些細菌的菌種與數量是否足夠,是否處於均衡的水平。事實上,嬰兒階段有很多本能都是為了建立脾胃功能。例如嬰兒會到處爬,吮手指,把撿到的東西都放進嘴裡,就是為了透過這些"髒"東西訓練脾胃"化"的功能,把好跟不好的都接納了,最後升清降濁,好的留下,不好的排出來,這樣,身體就更能適應自己所處的環境。可是現代人太注意衛生了,特別經過SARS之後,我們會叫小孩不要摸這個,不要摸那個;這個不可放進嘴,那個不可放進嘴;地上髒,不要爬,食物髒了,不要吃。結果很多小孩病並沒有少,反而增加了,這是什麼原因?就是脾胃沒有建立出"化"的功能,升清降濁的能力不足,脾胃分別不出好和壞的東西,好的東西留不住,壞的東西帶不走,明明有益的花生、麵粉、草莓等食物,身體都分辨不出是好是壞,都成了致敏原。真正的衛生是什麼?容許這裡下個定義:身處外界環境中能保持自身正常功能的生活方式。不是沒有細菌,而是與細菌共生,互利互存。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