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法制日报:常住人口下降未必是壞事

1月24日電/1月19日,北京與上海分別召開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顯示,2017年,京滬的常住人口同時下降,這在1978年以來還是首次。據了解,201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出現1978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但在此後出現了反彈。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增加2.4萬人,增長幅度為0.1%,當時就有預測稱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將出現下降,這一預測已經成為現實。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否已經迎來拐點(1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道》)。
! `6 g) M4 T- j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T5 B5 U) E* u) E
  對於一直習慣於京滬人口增長的人來說,或許一時不能理解這種下降。下降是實實在在的,已為數據所證明。況且,京滬常住人口下降未必是壞事,與因城市競爭力削弱而導致的人口被動下降有著本質的不同,也可能是主動為之的結果。 : g0 r' }4 T+ ^9 a5 p9 i
公仔箱論壇6 j6 c, j& [# V8 S% Y4 [
  大城市到底應該有多大,一直是一個熱點話題。從目前的主流認識看,把大城市人口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已經成為基本取向。根據此前規劃,到202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將控制在2300萬以內,並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上海更是規劃到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對照一下2017年的實際人口,北京常住人口為2170.7萬人,增長空間十分有限;上海常住人口為2418.33萬人,幾乎沒有了增長空間。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k3 @6 }/ R! i7 G. `

  d" J. P# d9 H% p% |  規劃雖是方向,也需通過行動體現出來。這些年來,京滬在控制人口規模上,推出了一系列帶有全局性、長遠性特征的舉措。比如對產業結構的調整,既有經濟意義,也有社會意義,對人口流動必然產生影響。影響人口數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京滬常住人口下降,基本符合政策預期和城市發展方向。
, ]- Y9 _( f2 ~5 E5 {3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H5 P& E6 h5 ]6 }* o
  京滬常住人口下降,可能是其他地區所樂見的。人是最具有活力的資源,城市競爭力很大程度體現在對人口和人才的吸引力。有分析認為,隨著中西部發展水平提高,特大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在降低。“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筆者也希望其他地區提升吸引力,迎來百花齊放的一天。可是,特大城市的吸引力真的削弱了嗎?特別是在注重高質量發展的今天,用人才吸引力置換人口吸引力,恐怕還沒有看到特大城市吸引力下降的跡象。 4 |2 D3 Y9 y) [% e) A3 x3 {; t

/ n9 I. \0 `; V5 h: p5 ~  輿論場上,很多人都在感慨“京滬居,大不易”,指向的是以高房價為代表的生活成本問題。任何一種選擇,都是權衡之後的結果。在人們選擇的天平上,特大城市依然有著自己的分量。正如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張耀軍所認為的,“隨著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人口會疏解一部分。但上海、北京的就業資源在全國來說是最好的”。在很多人看來,在大城市發展收入高、機遇多,能夠提升個人視野和生活品質,更有利於長遠發展。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x+ _  `5 E! G$ p$ y

6 P2 }2 Z7 b: O: |# y( A公仔箱論壇  就目前來看,特大城市的吸引力依然存在,甚至還將長期存在。人力資源和稀缺資源向優勢地區集中的趨勢不會減弱。提升人口質量是彌補人口數量不足的一條出路。看到京滬常住人口數量下降的同時,也要看到他們在提高人口質量上的努力,更要看到控制人口與引進人才一體兩面。當然,如何提高人口質量是大城市未來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對於其他城市來說這一難題更加難以解決。其他城市更應強化競爭意識,努力提升自身吸引力。 5.39.217.76/ C0 I- F, e& s; U4 |*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9 A7 v- t. b, X7 h* j3 X: g
  京滬常住人口下降未必是壞事,不能將其解讀為是城市競爭力下降的結果。人們其實更希望京滬人口下降是競爭的結果。筆者不是希望京滬“弱”下去,而是希望其他地區能夠強起來。百舸爭流,千帆競發,才是盛世應有的氣象。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