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盐荒”狂潮,昨天如潮汐般悄然退去,广州等国内各地食盐市场又恢复正常。狂潮虽然退去,反思还得继续。
" y h+ U# Z8 V3 e" C9 i仔细琢磨这次事件,诱因固然是日本核危机,但如果没有一些推手有意在其中兴风作浪,全国性抢购碘盐的“蝴蝶效应”也很难形成。因此,“盐荒”一事,其中既有公众的误解、跟风等群体性的非理性成分,亦明显存在人为炒作、诱导的因素。这并非猜测,而已有权威部门的定论;同时,从沾了一点“盐题材”股票的非正常飙涨来看,人为炒作痕迹颇为明显。公仔箱論壇1 E X& R5 D& O5 I- p0 l; e2 r
打蛇还须打七寸。“盐荒”谣言之所以能短时间内占据“话语权”,就在于它既可能发端于某些不怀好意的“谣源”,又很容易在“谣传”过程中被一些利益主体故意注入一些“催化剂”,从而在公众中进一步散播、发酵。因此,此次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平息谣言、化解危机,必须精确制导、一招“制敌”。5.39.217.768 h5 h k8 h/ m; A
其一是“化解”。即用权威、正面的信息去化解谣言。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固然需要公众保持“理智”,更重要的还是权威部门的“大智慧”。要避免谣言跑赢真相,真相就要坐上“超音速”。资讯爆炸时代,既是谣言之“幸”,也是谣言之“不幸”,只要更新理念、善用传播工具,毕竟邪不压正,政府公信力将“制服”市井流言,导致其兴也迅,其消也速。值得欣慰的是,经过“非典”期间平息“盐荒米荒”等公共事件的历练,政府部门应对此类事件的理念、技巧都更显娴熟,政府公信力得到了更顺畅的展现。
/ x/ E* z5 ?; h) `7 i5.39.217.76其二是“阻击”。追查“谣源”、严惩造谣者、炒作者,一方面可以釜底抽薪,让谣言不攻自破;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发灾难财者,能给市场以信心、给心怀鬼胎者以惩戒,对谣言冲击波起到强有力的阻击和瓦解作用。这两天,面对“谣盐”风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以及包括广东在内的各地物价部门均明确表示,将对囤积提价者予以重罚,随即一批不法商家因哄抬食盐价格、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被逐一法办,给了其他试图“发灾难财”者较强的心理震慑。+ d) m9 L& D+ Y; e) U7 a: i+ e
当然,也还有一些小遗憾。比如,一些地方对哄抬盐价的商家仅处以“责令限期退还多收价款,并处最高5倍罚款”的惩罚,如此温柔的惩戒力度是否适用于此类公共事件,值得商榷;又如,在全媒体时代,“谣源”极具分散性、不确定性与隐蔽性,因此到目前为止,“谣盐”发端、借力于何处何人何时,至今尚未查清,这也是一个缺憾。但我们坚信,随着政府处置理念、手段的日益成熟,谣言终归成不了大器,面对真相,“谣盐”们终将偃旗息鼓。7 q# Z* {6 c; v9 N- B" M q1 b/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