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酚类成分5.39.217.762 W g% U# _) j/ _+ \, m6 e
类黄酮
" k. S8 G# M6 v( ?9 X' Wtvb now,tvbnow,bttvb
0 O% R% p. k# ?' I/ r. E4 I6 v/ ^公仔箱論壇类黄酮是指具有C6-C3-C6基本构造的酚类化合物,根据其中央的吡喃环的不同取代和氧化水平,又分为黄酮(Flavone)、黄酮醇(Flavonols)、异黄酮、黄烷酮、原花色素、查儿酮。类黄酮常与糖相接形成糖苷。又报道记载的天然黄酮超过6000种,其存在形式包括游离形式、糖苷和其他衍生物。 1、黄酮 常见的如木樨草素(Luteolin)和芹菜素(Apigenin)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十分普遍。前者在金银花等植物中存在,具有抗菌、抗炎、调节血脂、祛痰等多种活性。后者在芹菜中存在,有利尿、调节血压、抗菌、消炎等方面的作用。 2、黄酮醇(Flavonols) 也是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分布的成分,特别是木本植物中。常见的有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ferol)及杨梅素(Myricetin)等。槲皮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及其他生理活性。它们与糖结合形成多种黄酮苷,存在于菠菜、侧柏叶、鱼腥草等植物中,有调节血糖、抗病毒、抗炎等多方面的作用。银杏中的黄酮主要以山柰酚、槲皮素和异鼠李素(Isorhamnetin)作为苷元,具有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脂等方面的作用。此外沙棘、蒲黄等含有的黄酮也均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的作用。槐米、槐花中含量较高的芦丁,即槲皮素3位葡萄糖苷,小蓟中也含有芦丁,它们均具有止血、抗炎、强心等作用。 3、黄烷酮 橘类黄酮属于黄烷酮在橘皮、青皮、枳壳、枳实、香橼、柠檬等植物中广泛存在。此类黄酮具有解痉挛、升血压、抗溃疡、祛痰抗炎等方面作用。 4、异黄酮 异黄酮由于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广泛注意的热点之一。已知的异黄酮超过1000种,其中金雀异黄素(Genistein)、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大豆苷元(Daidzein)、鸡豆黄素(Biochanin)为4种具有明确的雌激素样作用的异黄酮苷元,动物试验证明异黄酮与雌二醇一样,能阻止切除卵巢后骨矿物质密度降低。此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LDL胆固醇的氧化;促进钙离子在细胞内潴留,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金雀异黄素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异黄酮主要分布在豆科植物中,如黄豆中含有很高的大豆苷元、金雀异黄酮为苷元的异黄酮苷,这些糖苷在小肠上端被吸收,由肠道微生物水解成苷元起作用。豆科植物红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是一种优质的牧草,它含有较高含量的上述四种异黄酮,是一种很好的异黄酮来源,也是国际上异黄酮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葛根是一种常用的药食两用品种,也是一种豆科植物,其中所含的异黄酮含量可高达15%,其中主要成分为葛根素(Puerarin)和大豆苷(Daidzin)以及大豆苷元,其中葛根素是以大豆苷元为苷元的8位接葡萄糖的碳苷,大豆苷为大豆苷元的7位葡萄糖苷。 此外葛根还含有金雀异黄素、芒柄花素以及葛根苷A,B等多种异黄酮苷。葛根总黄酮具有调节心脏功能和代谢,扩张冠状血管和脑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血糖、调节血脂、解毒、解酒等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开发保健食品的品种。豆科植物补骨脂除了含有香豆精类、查耳酮类等有效成分,也含有异黄酮成分如新补骨脂异黄酮(Neobavaisoflavone)、补骨脂异黄酮(Corylin)等。补骨脂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抗衰老、强心等方面的作用。中药射干是鸢尾苷、鸢尾苷元、野鸢尾苷、野鸢尾苷元、鸢尾异黄酮等多种成分、射干除了具有抗炎解热等作用外,在体外试验中也表现出结合雌激素受体的作用。
! Z0 p1 m0 q$ [8 V8 s" P5.39.217.76苯丙基类化合物
9 y0 `* Y. i. j4 O8 g9 S- _1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w e! g5 Q8 [
苯丙基类化合物包括香豆素、木脂素等。 1、香豆素(Coumarins) 香豆素分为简单香豆素包括双分子和三分子香豆素的聚合物,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 简单香豆素一般具有抗炎、消肿、解痉挛、镇静、抗菌等作用。伞花内酯(Umbelliferone)存在于芸香、柚皮、花椒等植物中,具有抗菌、降压、抗肿瘤作用。花椒中还含有脱肠草素(Herniarin)。 花椒中所含的香柑内酯(Bergapten)和补骨脂所含的补骨脂内酯(Psoralen)是典型的呋喃香豆素,它们均对皮肤有光敏活性和抗菌作用。花椒中还含有吡喃香豆素花椒内酯。 2、木脂素 木脂素是由2分子或3分子苯丙基以不同形式聚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白藜芦醇(Resveratrol)存在于葡萄皮及籽中,酿制的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有抗氧化和预防肿瘤的作用。土大黄苷(Rhaponticin)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厚朴中的厚朴酚(Magnolol)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五味子中所含的木脂素高达10%以上,其中主要有五味子素(Schis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sandrin)、五味子乙素(Wuweizisu-B)等20余种。五味子木脂素具有明确的降酶保肝、抗氧化、中枢镇静、调节血压等多种作用。黑芝麻中含芝麻素(Sesamine)和芝麻林素(Sesamolin)等木脂素,黑芝麻具有降血糖、抗衰老、降血脂等方面功能。 3、酚酸成分 此类成分包括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丹酚酸(Salvinolic acids)、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等。存在于杜仲、莱菔子、泽兰、单参、紫草、莳罗等植物中。它们多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止痛等作用。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丹酚酸等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 L% l) R. R# z) r" l; F7 U多酚类化合物
1 C8 o/ M3 [4 B- s- ~; H$ ztvb now,tvbnow,bttvb
, I9 p) A) ?% B5 E. s( x儿茶素及表儿茶素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常形成各种聚合物。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绿茶、葡萄籽等保健食品,均是取自茶多酚或其多聚物。 儿茶素属于黄烷醇类,在自然界多以其衍生物或者聚合物形式存在。 儿茶素在茶叶、银杏、罗布麻、槟榔存在,表儿茶素在茶叶、银杏、越橘、贯叶连翘等中存在。它们具有止泻、保肝、降低胆固醇、抗炎等方面的作用。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类成分和其他多酚类成分,如花青素、黄酮类成分、酚酸等成分的总称,占茶叶的10%~20%。在未经过发酵的绿茶中儿茶素类成分含量最高,可达25%,主要以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酚儿茶素(Gallocatechin)、表没食子酚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经过发酵的茶叶如红茶、乌龙茶等主要含有上述多酚的缩合物、茶黄素(Theaflavins)、花青素的多聚物合高度缩合的鞣质等。茶叶除了具有由于咖啡因、茶碱、可可碱所引起的提神、利尿作用以外,其茶多酚具有的多种药理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合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特别食儿茶素的作用更为明显,其作用强于广泛应用的生育酚合抗血酸,并与之有协同作用。茶多酚在体外合体内试验中均被证明具有抗突变的阻断亚硝胺形成的作用,亚硝胺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的摄入量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呈现负相关。茶叶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茶多酚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阻断致癌物的形成;对肿瘤细胞的毒化作用;免疫促进作用;抑制致癌过程的启动和促进作用等方面。此外,茶多酚还具有很好的降低血脂的作用。 余甘子为药食两用品种,在民间广泛食用,鲜果含嚼治咽喉炎。余甘子中主要成分为多酚类成分,没食子酸、鞣花酸(Ellagic acid)、鞣云实素(Corilagin)、原诃子酸(Terchebin)、诃子次酸(Chebulic acid)等多种多酚类成分。余甘子具有降低血脂、抗诱变、抗肿瘤、抗氧化等方面作用,临床上对高血压、乙型肝炎、慢性咽炎、延缓衰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使君子科植物诃子也含有较高类似于余甘子的多酚类成分,包括没食子酸、鞣花酸、鞣云实素、原诃子酸、诃子次酸等。诃子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的作用。 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含有较高多酚类化合物,如金樱子素A,B,C,D(Laevigatins A,B,C,D)、原花青素等多种成分。金樱子具有抗菌、降血脂、改善肠胃道功能等方面作用。葡萄籽和葡萄皮中也含有大量的多酚类成分,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 山楂中表儿茶素和多酚类缩合黄烷聚合物含量很高,是其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增强免疫、和保护心肌损伤的有效成分。金荞麦中的多酚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2 ? C5 ^ J$ H3 @ U4 K4 i' s三、以蛋白质或氨基酸为基础的衍生物tvb now,tvbnow,bttvb8 I( N% Q8 F6 b. q
烯丙基-硫-化合物$ E n- Z0 ~- D' ~$ ^6 m
5.39.217.76+ f* E# f% [$ S& d( C6 ]8 i( z# b7 t
此类成分在葱属植物中广泛存在,如大蒜、洋葱、小葱、冬葱。主要成分有蒜氨酸(Alliin),大蒜被压碎时,在蒜氨酸裂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大蒜素(Allicin)。这是大蒜和葱的发出特殊气味的原因。 洋葱中的主要成分为环蒜氨酸和蒜氨酸的丙基和丙烯基取代物。大蒜中的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加热和用溶剂的大蒜制剂失去酶活性,不能转变为大蒜素,而大蒜干粉保存了蒜氨酸分解酶的活性。大蒜具有抗氧化活性,在人体试验中具有降低血脂,促进免疫系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降低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危险等作用。薤白挥发油中含有蒜氨酸、甲基蒜氨酸等多种含硫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降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
/ @9 ~; R( R/ e) }& w2 Htvb now,tvbnow,bttvb异硫氰酯类化合物5.39.217.760 p- D$ F0 E: \# D8 l7 `
1 b3 x9 @/ `. [ [
此类成分在十字花科蔬菜中较为普遍存在,在花椰菜、球芽甘蓝、花菜、圆白菜和甘蓝中,含量较高。由于发现其对肿瘤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受到国际上广泛重视。异硫氰酯类化合物在植物中以葡萄糖异硫氰酸盐的形式存在,已经报道的葡萄糖异硫氰酸盐超过百种。葡萄糖异硫氰酸盐经水解产生一系列水解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异硫氰酸盐。在动物实验中,异硫氰酸盐选择性地抑制动物组织肿瘤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与异硫氰酸盐有效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致癌物,增强II相代谢酶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分化和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有直接相关。tvb now,tvbnow,bttvb4 F R0 A7 V j. c" k8 ?) A
酰胺类和辣椒素类成分tvb now,tvbnow,bttvb, w) J, \$ U1 y H
5.39.217.76; I7 h4 ?7 a" a: V$ U( f: E& e% l
胡椒中含有酰胺类成分胡椒碱、胡椒酰胺、次胡椒酰胺、胡椒油碱,这些成分是胡椒的有效成分,具有镇静止痛、健胃等作用。 辣椒素类成分是辣椒中所含的具有辣味的一类酸性酰胺类物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分为辣椒素(Capsaicin)及其衍生物,其含量在0.5%~0.9%之间。此外辣椒还含有较高的胡萝卜素类成分(0.35%)、维生素C(0.2%)、黄酮(成皮苷、芦丁)等。辣椒素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降血脂、促进免疫、促进胃液分泌、振奋情绪等作用。5.39.217.76+ I/ Y3 }; {7 i9 |, `$ x
四、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 [- ^+ u& x3 }. I5.39.217.76维生素C
7 T9 A: j t8 L%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0 K3 q5 b( h2 m
在蔬菜、水果中广泛存在,例如猕猴桃、沙棘果、酸枣、刺梨果、野玫瑰果等。大量研究证明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药食两用品种余甘子和中药诃子、金樱子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维生素C,可用于提取天然维生素C。如金樱子的含量可达1.5%,可用于生产多种保健食品和高维生素C袋泡饮料等产品。
% f: h- W4 L; F$ i低聚糖& @) d+ x& i2 V2 c1 e5 L G
公仔箱論壇# v7 q' V {1 B( P& u/ h
指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等。低聚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双歧杆菌的增值,抑制肠道有害菌;改善便秘;降低血脂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M/ B [6 b$ [8 o. V0 Y
非淀粉性多糖公仔箱論壇7 t; W) r9 q( B+ q5 m6 ~: k1 L
公仔箱論壇0 d+ x; p- l) ?0 z
在提高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保健中药如枸杞、地黄、当归、淫羊藿、灵芝、人参、黄芪、女贞子、牛膝、薏苡仁、山药、刺五加、苍术、桑白皮及一些菌类如木耳、香菇、紫菜、昆布、银耳等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用于肿瘤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很多多糖还具有降血糖、抗炎、抗衰老等多方面作用。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分子量、溶解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由于多糖的结构非常复杂,许多结构上的立体构型和构像还需要进一步阐明,所以多糖构效关系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 [7 {- R. p2 K9 s5.39.217.76五、多不饱和脂肪酸
, F# h, `: y: ^%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多不饱和脂肪酸tvb now,tvbnow,bttvb3 t; X: k1 x9 o+ ]1 q: M' E5 X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D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Linoleic acid)、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 不饱和脂肪酸对调节血脂、肿瘤预防、改善记忆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流行的月见草油、薏苡仁油以及沙棘油中均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紫苏子、芹菜籽、桃仁中含有较高的γ-亚麻酸,他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和皮肤炎症具有很好改善症状的作用。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海鱼的油中含量很高,很多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摄入适量的鱼油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