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全國耕地受旱面積8866萬畝 216萬人飲水困難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網站消息,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11日主持召開會商會議,研判當前旱情及發展趨勢,分析今年防汛抗旱形勢。
  c+ F7 Q* [$ u5.39.217.76
' U" c. |5 V- h7 |  G2 A5.39.217.76據統計,截至3月11日,全國耕地受旱面積8866萬畝,其中作物受旱面積3568萬畝,分別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少57%和36%;有216萬人、110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分別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少80%、87%。
/ r4 T4 U6 @0 p9 Z3 P) R
; o" C# k/ q9 T  D1 |6 Q) V5.39.217.76會商認為,當前全國旱情總體偏輕,但西南雲南、四川和西北部分地區旱情較重,冬麥區旱情有所發展,全國大部分江河來水比常年偏枯1-6成,雲南、四川和湖北等省部分地區水利工程蓄水偏少1-5成。據預測,雲南、四川受旱地區雨季可能遲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受旱範圍和幹旱程度可能持續發展;冬麥區作物將陸續進入返青期,作物需水加大,田間蒸發加劇,抗旱難度也將隨之增加。1 G. a' F+ h0 L, r) S* i3 g) [- X' @

4 p1 e3 L/ U/ X; l$ L" N$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陳雷在會商時指出,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至關重要。同時,地方政府換屆不久,一些新任領導防汛抗旱經驗不足。要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把防汛抗旱防台風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於防大汛、抗大旱、防強台、減大災,全面落實防汛抗旱行政首長負責制,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4 d3 m( [# ~* p# s' h5.39.217.76( Y: m9 t* L" O4 a8 u0 W+ c* f
陳雷就做好當前抗旱和備汛工作提出六條明確要求。5.39.217.766 S, h- e0 ?- ?2 k
tvb now,tvbnow,bttvb  K1 F3 {; |- a& Y: N
一要繼續做好春旱防抗工作。強化旱情分析預測,科學調度抗旱水源工程,加快旱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倒排旱區人飲解困計劃,全力保障旱區群眾基本生活用水,千方百計滿足春耕灌溉用水需求。
, J% Z/ {4 M8 Q5 j  h2 e$ ~5 m  |6 ~2 n% J. j( q: V, Y" I
二要確保黃河防凌安全。目前黃河防凌正值關鍵期,要加強凌情實時監測,滾動分析凌情,科學調度水利樞紐和分凌設施,強化巡堤查險,及時有效處置突發險情,確保開河期黃河防凌安全。tvb now,tvbnow,bttvb/ h  U: a- X. L7 ^5 g
公仔箱論壇* @! O. H- |9 s' d+ \, T! S& I0 E
三要提前做好防汛准備工作。加強水文、氣象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聯合會商,科學研判汛期天氣變化趨勢,強化監測預報預警,把握工作主動權。籌備開好國家防總2013年第一次全體會議,制定並落實汛前檢查方案,扎實做好今年備汛工作。4 T* y# R! N' M

6 _4 U$ z/ }5 d8 C, q!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四要著力落實防汛抗旱責任制。繼續會同監察部公布防汛責任人和重點地區抗旱責任人,根據政府換屆和人員調整情況,抓緊充實完善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完善應急管理和指揮決策工作規程,提高防汛抗旱指揮決策水平。公仔箱論壇0 k, p/ \3 x; u+ Q4 I' I

& E2 t) [  P4 Z8 g+ S/ C.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五要強化防汛抗旱基礎支撐。進一步加強山洪災害防治和洪水風險圖編制工作,全力推進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二期工程項目,提前修訂完善各項防汛抗旱預案方案,加快實施病險損毀水利工程修複。
' r) c, K" e8 x- b# B+ b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6 s( t6 J: C# v3 \  @' L1 w7 y
六要進一步抓好隊伍建設。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切實加強各級防辦自身建設,建好防汛搶險隊和抗旱服務組織,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拿得下、打得贏。
& Q/ {/ x' V8 H1 t0 X/ {+ Y/ P: \-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這則新聞很重要6 \1 v& @" X7 l- S4 O8 a, E
感謝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