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劉銳紹﹕保障採訪自由長路漫漫

世界媒體峰會在北京舉行,胡錦濤在會上向全球作出一系列許諾,令人興奮一陣子。不過,靜心一想,再與現實情况相比,筆者倒覺得,不能高興得太早。5.39.217.769 X4 z; k! }# K. o; {/ ?
公仔箱論壇9 u! p! d6 C! H) e7 \/ W) ?& K
胡錦濤說:「我們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繼續推動政務公開,加強信息發布,保障外國新聞機構和記者合法權益,為外國媒體在華從事採訪報道業務提供便利。」對內方面,胡錦濤表示,中國政府還鼓勵和支持國內傳媒搞好輿論監督,在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並支持國內外傳媒在新聞傳播、人力資源、信息技術、業務發展等方面加強交流和合作。
& b0 C% z0 Q" D; }9 L* l( }5 o5.39.217.76
1 P: G4 J0 _2 |8 I2 |& B( D& J5 ]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在國際傳媒和世人面前的莊嚴承諾,聽後確令人高興。我忽然想到中國的憲法,不是也寫得很好的嗎?但在涉及人民知情權、監督權、表達權等問題上,又真正落實得怎麼樣呢?
$ |+ s8 e  u" q3 ^# ?& z公仔箱論壇
! B8 V1 g8 r1 U' `, c/ F1 ^' p& {0 K% q
四大問題影響胡錦濤承諾變事實9 U7 d/ N9 y. s
再看看中國傳媒的現况,還有四大問題影響或阻礙了上述承諾變成事實。中國如不切實解決這些問題,千萬許諾也建立不了人們對中國傳媒自由的信心。
* p/ i0 O- a0 h  x5 u( i公仔箱論壇
- E. ^% |6 h2 P: w9 ltvb now,tvbnow,bttvb其一,中共高層對現代化傳媒的認識,仍然停留在革命年代,視之為政治的工具或手段。內地官僚經常有一句話:「槍桿子裏出政權。」原來後面還有一句,就是「筆桿子裏保政權」。可見他們如何重視輿論對政權的影響,因而必須控制起來。內地一些官員談到當年為什麼國民黨會敗於共產黨手上時,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國民黨放鬆了共產黨發聲的渠道,輕視了它的輿論和宣傳攻勢。所以,今天執政時就必須抓緊。: g# ]* ?4 \$ Q* Y7 m) @3 x  ]& q

) d/ a5 N' r! _7 y. Z* f  D/ q公仔箱論壇還有,近年內地高層把輿論視為「超限戰」的內容之一。所謂「超限戰」,指現代戰爭已超出什麼界限,甚至沒有界限,經濟戰、信息戰、傳媒戰、電腦戰、網上大戰,都是「超限戰」的範圍,所以中國不能放鬆。(談到這一點,不能只責怪中國,因為外國也是這樣做,美國政府也有其心戰室,專門製造有利於美國的假消息。)
/ U: l4 B  E; j3 K# m公仔箱論壇
5 G/ f# S$ ]4 g. f# y2 Z!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f/ P& h+ \1 L4 i8 G-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官員利益與中央政策在打架
  s7 e+ U7 P, W% b: y, w在這心態下,中國過去提出「注意輿論導向」,如今則要求「注意輿論引導」,稍作改動,內涵大不相同。「注意輿論導向」,指輿論出現什麼動向,官方必須關注,然後作出反應,當中也有聽取民意的成分。換言之,輿論是主動的,主導的,而官方則是後發的,因應輿論而行的。「注意輿論引導」則剛剛相反,官方是主動引導輿論,而不能讓輿論任之由之。0 Y" Q3 W% n. q0 K, U# t

( Y3 @" V6 O6 I& P& q/ H1 L5.39.217.76可見,中國高層在心底裏仍然希望用他們的腦袋代替全民的腦袋。在這種意識下,能落實真正的採訪自由嗎?
: R1 d! B3 V1 d% v4 w/ p! M0 L. U; P5 E- c4 E( k" _
其二,意念搞不清楚,執行機制自然跟不上。按目前的體制,黨的宣傳和輿論部門仍然掌握控制大權以至生殺大權。各級黨的宣傳和輿論機器,可以隨時下達命令,禁止消息傳播。中央宣傳部下達的指示,雖然經常令各級傳媒領導也感到奇怪,但又不能不執行。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黨的內部文件比同級政府政令的威力還要大。可見,滯後的傳媒意識得到落後的新聞權力體制撐腰,採訪權益又如何實踐呢?
( l+ ~8 `2 l) e; y7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G) F( ^2 ]% f. Ptvb now,tvbnow,bttvb其三,有了中央的方針政策和精神指導,各級官員有如手持尚方寶劍,行動更沒有制約了。近期發生多宗阻礙記者採訪的事件,地方官員都有自己的「理由」,表面上是「依法行動」,實際是濫權。在新修訂的《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中規定,記者採訪時須持有合法的採訪證,「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應為合法的新聞採訪活動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干擾、阻撓記者的合法採訪活動」。這些都是好的條文,記者和官員均須遵守。但在實際上,卻是官員利益與中央政策在打架,地方官員更會利用中央的其他政策而濫權,例如要「保證和諧穩定」,自然會「發明」很多壓制採訪和表達自由的理由,近期把真的記者證視為「假證」,指記者「藏毒」等,均是典型例子。中央尚且搞不清楚「和諧穩定」與「新聞自由」的關係,地方官員更不會重視採訪自由的權利了。' H+ O  J9 w7 z3 s; d(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L# o0 z' j+ f+ X/ \
+ K5 u; b9 S, z, n
傳媒事業未有真正市場經濟公仔箱論壇# G2 g4 m4 Y" f. B5 E7 P" p; z
其四,中國對外開放30多年,很多經濟領域的自由市場已發展成熟,但傳媒事業至今仍未有真正的市場經濟。筆者不是要求中國一下子把市場完全對外開放,但至少自己中國人或內地人士參與的傳媒事業,還沒有市場化的迹象。這裏不存在「境內外有別」的界線,而只有「黨內外有別」的界線,因為中外的非中共人士均不能享有經營傳媒的自由度。欠缺了這個機制,經濟動力、自主能力和社會效力也會大減;即使財雄勢大的外國傳媒,也只能守株待兔。( l$ g3 ?5 W* ]: b$ w+ x) Y
) S0 Z; }4 d4 C( p" c4 D* f# L
由是觀之,中國表示保障外國傳媒的採訪權益,主要目的是修好與外國傳媒的關係,希望以龐大的中國市場為餌,藉他人之口如實介紹中國的成就。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無論動機如何,我也表示歡迎,中國既然再次作出承諾,我們就應該互借東風,推動成事,日後還擴展至境內傳媒。事實上,中國傳媒近年來的成績是不能否定和輕視的,這主要是因為內地傳媒人士的努力,令官方也得在某程度上順應,例如發言人制度已基本確立(雖然發言人的水平仍有待提高),發布機制逐漸確定下來(雖然發布內容仍有待改善)。所以,境內外應共同努力,珍惜任何一絲一毫即使不起眼的進步和積累,擴大民間傳播力量,迎接中國新聞和言論自由的曙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