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軛,套在村裡牛脖子上的器具,以木質居多。 村裡一個叫「三懶漢」飼養員製作軛時,多用槐木、棗木、榆木,他說,這些木質結實耐用。一天,在他的那座牛屋裡面,我看到一副棗木牛軛,木質磨得光亮透紅,幾乎要照出來人影和牛眼睛裡的光。 外面一頭小牛犢在陽光裡狠勁吃奶。 他和我開玩笑:你套在脖子上試試。我試了,緊緊的,能套上一天那還了得?我就愈發敬佩牛們。 在我讀書的年代,閱讀受委屈。我初讀《古詩十九首》,讀得字句認真,有一句「牽牛不負軛」,我就疑惑,那牛不亂竄了嗎?牛鼻子在哪裡?牛尾巴在哪裡?牛韁繩在哪裡? 姥爺話頭一轉,對我說,這「牽牛」是說那一顆牽牛星。 意象真是奇異。漢代的古人們啊,在北斗七星上架軛。銀河兩岸水聲滴落。像誰的淚水。 40歲時,我仿製齊璜的一朵牽牛花時,朱紅。朱砂。印章超越順序提前都蓋上了,卻遲遲還不敢來題這一句漢朝人說過的話。深怕一匹牽牛花不吃重。突然在紙上凋落,斷了細蔓一般的韁繩。
扯得太远了!由轭扯到花身上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