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美報業集團財困 新聞收費聲響起

 ,  描述: 星島
金融海嘯掀起的現象之一,是新聞行業成為華爾街以外的重災區,其中特別是報紙行業,大型報業集團就算不是結業倒閉,也要減薪裁員,行業的向下螺旋至今未有停止迹象,令美國新聞界開始出現「新聞不應免費」的呼聲。
. o) E4 H0 {+ F5 z- y4 x8 O  上周,美國兩份具領導地位的大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分別推出新一輪的減薪和裁員行動,其中《紐約時報》已經落實裁員一百人,削減非工會員工的薪酬,以求節省經營成本及抗衡廣告收益下降所造成的困局。' Z1 m) F5 h5 r" b+ D9 D3 |
  網上報章乏商業模式tvb now,tvbnow,bttvb2 n3 |0 T; Y% W2 }- c9 J8 Y( c7 v
  《紐約時報》編採部一千三百名員工當中,至今已裁走了一百人。在二○○八年底,紐時集團共有九千三百四十六名員工,比兩年前的一萬零七百一十人已大為減少。" C+ }" P* ?; R0 \6 w5 g
  過去數周,美國丹佛《洛磯山新聞報》(Rocky Mountain News)和《西雅圖郵訊報》(Seattle Post-Intelligence)先後停刊。已有百年歷史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上周五亦最後一天出版印刷版,日後將改為網上版。
# T3 `8 j9 \7 u: v: E& rtvb now,tvbnow,bttvb  美國報業在金融海嘯下急劇收縮,只是駱駝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在經濟未陷入衰退前,傳統報業已備受互聯網衝擊,為了抗衡互聯網和電子傳媒的侵襲,不少報紙都開拓網上版。不過,網上報紙幾乎全部都面臨同一個兩難題,就是收費吸引不到足夠讀者,不收費則無法賺取足夠收入。
- g# w1 C# O! k! G( q1 U, R8 f& f5.39.217.76  傳統報紙以廣告收益為主,輔以賣報收入,曾幾何時是利潤不錯的生意;雖然辦報不能賺大錢,但勝在收入穩定,所以辦了一份成功報紙,等如擁有一部小型印鈔機,天天都有一筆收入進帳。然而,網上報紙至今無法獲得足夠的廣告支持,網民願意付費看報的少之又少,報紙開設網上版,找不到理想的商業模式,但網上的免費資訊卻開始蠶食讀者基礎,令報業集團變相自掘墳墓,這一浪金融海嘯襲來,即把本來已被挖鬆根基的大樹推倒。6 t$ n- n% I8 H4 J' z6 D
  為了適應經營環境的改變,部分報章索性取消印刷版,改為只出網上版,有報紙因此把大部分員工裁走,但精兵路綫能否生存,依然存在極大疑問。美國報業開始提出,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採訪而來的新聞,根本不應該免費;有部分大型報業集團,開始寧願犧牲「眼球」,也要嘗試少量收費,希望養成讀者付費看好文章的習慣。然而,在傳媒習慣爭取讀者和影響力的傳統下,報業是否有足夠的定力堅持收費,仍是非常嚴峻的考驗。
) [) Q2 O, i* R8 R# _$ S  城市無大報有失身分
6 P6 Y# U  T9 S! n5 W  美國報業形勢嚴峻,開始引起社會關注,現時美國個別大城市,竟然出現沒有一份大報的情況,這不單有失城市身分,同時亦令人憂慮,公民質素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出現沉降。過去有意見認為,新聞資訊的載體有變化,內容始終會是主要的業務(content is the ultimate business),但如果報業不斷瘦身,無法提供合理的薪酬,怎樣吸引和挽留優質人才,絕對是個問題。畢竟,由有水平的編採人員蒐集的新聞和評論,和網上大量充斥未經質檢的資訊有所不同,傳統報章影響力減弱,公民教育應該如何進行,變成下一個急須解決的問題。
1 I8 N% H- f. E公仔箱論壇  美國是互聯網的先行者,網絡時代的衝擊,對傳統報業的影響最顯著,過去報業龐大的架構,在新時代似乎不可能再維持,但如何作出適當轉型,在提高效益之餘保持質素,這不單關乎一個行業的榮辱,也是整個社會值得關注的課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