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2-12-22 05:52 A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 w7 y. I/ l8 U: U" R
公仔箱論壇' _: Z+ m4 @' G# g( q! C: m
陶傑: 口才與口術
) r! j0 p! t8 A2 S
) k3 x9 }* a4 y! Ltvb now,tvbnow,bttvb
( ?, z( n" K' o8 `+ M梁特繼續在立法會戲玩「語言幻術」,左一句聲稱「在記憶中沒有說過」,右一句「在我的意識中沒有做過」,如此將詞彙語法戲玩成癖,在香港十五年特首史上堪稱空前。
0 b/ [, z& O% H2 q% b: P% w) P9 a+ Y# i6 c! L4 W7 M4 m
可憐大半年前,香港許多基層市民、師奶、知識分子,以為這就是「口才」,紛紛生傾慕之心,現在如夢初醒,發覺上當。
! d! s% W* S&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R! J t h* g2 G
語言幻術與口才,完全是兩回事,只怪香港的教育制度輕視文科,所謂口才,除了七十年代初「花王俱樂部」胡章釗開辦過「口才訓練班」,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全民修養。5.39.217.767 [* o9 y$ n. n9 G
tvb now,tvbnow,bttvb0 K+ R6 {8 f# A! W$ ^
口才好,條件是除了機鋒爍智,口才的功能是動人,而不是惑眾。最近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大使史提芬斯在內戰炮火中英勇殉職,國務卿希拉莉致悼辭:「他冒生命之險以制止暴君,又捐獻生命,以謀利比亞之幸福。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史提芬斯。( He risked his life to stop a tyrant, then gave his life trying to help build a better Lybia. The world needs more Chris Stevenses.)」
! }5 ]) t# @ J1 l) c! Q2 }公仔箱論壇
& S$ M! B- l4 X0 ^$ u3 P這就是口才,雖然比起許多先賢如邱吉爾,現代美國領袖的口才不免遜色:希拉莉用了兩次 life這個字,重複是為了強調節奏中有濃厚的悲劇哀思。Tyrant這個字力度千鈞,這才襯托出一位國士的情操。 Build a better Lybia,有三個 B字的子音,是英國文學中常見的「頭韻」。淺短的一句,似信手拈來,別有心思,這就是口才。, e2 _6 C2 z+ x9 f. J
, w4 q- G I2 R) S
香港人不是沒見識過口才。末代港督彭定康,與香港人同行五年,在立法局中妙語如珠,其臨別的最後演說,引用傑克倫敦名句「寧化飛灰,不作浮塵」,不就是口才文采的範例?十五年後,香港人到底有什麼毛病?是欣賞力倒退,還是智商回塘,還是新移民由大陸不斷湧入,改變了香港人的成分,令他們對「口才」和「口偽」無法分辨?
0 ^ Z: H5 O) U3 a$ N F公仔箱論壇7 _2 S6 \; x( T: M! H
口才是很難訓練的。七分天生,三分後天培養。首先是腦筋轉數快,其次是文化根基深厚,尤以文學、戲劇、詩歌的知識,要博雅一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一語道破口才的秘密,所以從前說:「不讀詩,無以言」。香港的教育鄙輕文學,尤鄙棄詩歌,「港人治港」十五年,哪有什麼口才佳妙之人?半個也沒有。5.39.217.76. i$ @" e9 ^& _( c; t) c
4 Q4 ^" S% e: O0 _+ H6 P公仔箱論壇當然七百萬人口,口才出眾的,在民間一定有。中學時代,有一年我的班級裡有一個頑皮的同學,讀書不行,但天生一張快嘴。有一天,代數教師布置功課,因數量繁重,引起教室一陣鼓噪。教師不悅說:「嘈乜嘢呢?已經唔算多了。」語音未落,這位同學忽然插嘴:「係唔算多,不過亦都唔算少了。」爆出一陣哄笑。其時他年方十四五歲,此等背景,對答速度和程度,堪稱口才優尖之士。只是這位同學,後來境況有點坎坷,過早地離開學校,投入社會。幾十年後,我見到他,已經不復當日稜角,變得沉默寡言。生來有口才,要有自由開放和相對順暢的環境。
1 N$ g! f( a1 Y/ G8 k-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B8 G: D8 G, n( p公仔箱論壇香港人大半年前,尤其所謂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紛紛以「 CY口才好」、「梁振英講嘢有 point」的中國式驚喜,向梁先生灌送高民望。在梁營嚇唬中共「唐英年僭建並有可能干犯刑事罪」之下,陰差陽錯把這位山東漢送入特首府。梁先生有野心想做特首,本身沒有錯。但根據「彼得定律」,前呼後擁把一個志大才疏的人,送到他力所不能及的權力高度,呼擁有人包括許多太監奴才,就鑄成歷史的大錯了。
) R. g) ^6 ]& I4 X6 p* I x. x. k公仔箱論壇' |4 j! _6 L. s: x; \1 E3 u" u d3 R
這不就是佛家所說的共業嗎?香港十五年來的語文,在政治的侵蝕下,早已「一體化」:打造經濟平台、政府一籃子計劃、曾蔭權領導班子之類的大陸詞彙充斥傳媒和政府文章。在這樣的語境,怎會有孤芳獨秀的口才之士?正如在太和殿前黑壓壓地下跪的一眾早班太監裡,又怎能找得到站得筆直、生殖器完整的男人?
$ _4 d6 m R& Q6 q; r. w9 ^5.39.217.768 v B- |$ U2 M# l* R; b b: D+ m
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常常把西歐流行曲另填幽默的廣東詞,像「飛哥跌落坑渠,飛女睇見流淚」,還有把電影《桂河橋》的口哨調子填入粗俗的歌詞:「細路,你嗰度生花柳,細路。」令人捧腹。可以想見,這時的香港有許多像陳夢吉、何淡如之類的嶺南蠱惑書生與急才秀士。他們在大三元和得雲茶樓的交談一定充滿娛樂性。只是這樣的好日子,隨同中國文化的淪亡,早已一去不復返,今日的香港是一座語言廢墟,種瓜得瓜,又怪得了誰?公仔箱論壇, w" \9 x* ]$ Z Y' S
tvb now,tvbnow,bttvb3 s2 Y, D. _1 f(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