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拉普兰地区有许多奇异有趣的动

物,如三趾鸥、旅鼠、棉凫等。旅鼠有

经常进行大规模“迁徙运动”的习性。

迁徙时,大批旅鼠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无论山丘、河流、沼泽都挡不住它们的

去路,也不能使它们改变方向。但是,

它们中的大多数总不能到达目的地,途

中要留下无数的尸体。这些旅鼠的尸体

成为猫头鹰和北极狐等食肉动物尽情享

用的美味。关于旅鼠迁徙之谜,科学家

们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是啊 聽說這種鼠
就算前面是大海 也照跳不誤  真是奇怪啊.......
1

評分次數

  • dxb

旅鼠是一種極普通、可愛的小動物,常年居住在北極,體形橢圓,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長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兩眼閃著膽怯的光芒,但當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它也會勃然大怒,奮力反擊。愛斯基摩人稱其為來自天空的動物,而斯堪的納維亞的農民則直接稱之為“天鼠”。這是因為,在特定的年頭,它們的數量會大增,就像是天兵天將,突然而至似的。

  旅鼠雖為哺乳動物,但其繁殖能力是很強的。在北極的3月份,當北極狐為求偶而發出的粗啞尖叫聲打破了寧靜的苔原帶時,旅鼠早已產下了第一窩仔,並在雪下忙於撫養其新生的子女。趕上好年頭,一隻母旅鼠一年可生產6~7窩,新生的小旅鼠出生後30天便可交配(最高的記錄是出生後14天便可交配),經20天的妊娠期,即可生下一窩小旅鼠,每窩可生11個,據此速度,一隻母鼠一年可生成千上萬隻後代,確實令人驚嘆不已!

  與高度繁殖力相適應,旅鼠為了補充繁殖時所消耗的能量,它的食量驚人,一頓可吃相當於自身重量兩倍的食物,而且食性廣,草根、草莖和苔蘚之類幾乎所有的北極植物均在其食譜之列,它一年可吃45公斤的食物,因此,人們戲稱旅鼠為“肥胖忙碌的收割機”。

  旅鼠的天敵頗多,像貓頭鷹、賊鷗、雪鶚、北極狐、北極熊等均以旅鼠為食。一對雪鶚和它們的子女一天就可吃掉100隻旅鼠。甚至於草食性的馴鹿,也會對旅鼠大開殺戒,用蹄將其踩死,然後吃掉,也算得上改善一下生活了。

  最使人們感興趣的還是旅鼠及其天敵具有周期性的數量波動。每隔3~4年,旅鼠數量會劇增,並且通常僅持續一年的時間便開始下降。調查結果證明,有些年份在北極狐的胃中可發現整窩旅鼠,說明北極狐是從雪下將旅鼠挖出來的。旅鼠數量的增加,給北極狐的繁殖提供了絕好的條件,這時100%苔原地區的狐狸洞都有北極狐居住,每窩平均產仔8隻﹔當旅鼠數量降低後,北極狐食物來源嚴重不足,不得不以營養價值低的食物為食,雌狐體質下降,不懷孕,即使懷孕,生出的幼狐體弱多病,不久便會死亡。這樣,連續1~2年的時間,北極狐的數量便會急劇降低。雪鶚主食旅鼠,情況也是如此,當旅鼠數量增加時,雪鶚的數量也會隨之增加,而當旅鼠數量降低後,大量的雪鶚由於飢餓,被迫南遷。因此,在北美,每隔3~4年都可見到這種雪鶚的大量遷入,而在兩次遷入之間,很少見到雪鶚。
在平常年份,旅鼠只進行少量繁殖,使其數量稍有增加,甚至保持不變。只有到了豐年,當氣候適宜和食物充足時,才會齊心合力地大量繁殖,使其數量急劇增加,一旦達到一定密度,例如1公頃有幾百隻之後,奇怪的現象便發生了:這時候,幾乎所有旅鼠突然都變得焦躁不安起來,它們東跑西顛,吵吵嚷嚷且永無休止,它們停止進食,似乎是大難臨頭,世界末日就要來臨。這時它們便一反常態,不再是膽小怕事,見人就跑,而是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敵面前都面不改色,無所畏懼,有時甚至會主動進攻,真有點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連它們的毛色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便於隱蔽的灰黑變成目標明顯的桔紅,以便吸引天敵的注意,來更多地吞食和消耗它們。與此同時,還顯出一種強烈的遷徙意識,紛紛聚在一起,形成大群。先是到處亂竄,像是出發前的忙亂,接著不知由誰一聲令下,則會沿著一定方向出發,星夜兼程,狂奔而去,而大海又總是它們最終的歸宿。有趣的是,當它們進行這種死亡大遷移時,總會留下少數同類看家,並擔當起傳宗接代的神聖任務,使其不至於絕種。這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周密安排好的。
谢谢楼上的详细的解说,当我读完编文章后得道的结论是它们会保持自己族群的生态平衡。
1

評分次數

  • dx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