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參加遊行勿抱嘉年華心態

(綜合報道)今年七一遊行比往年多了不少團隊,早上有慶回歸巡遊,下午的抗議和表態亦分三隊,當中較受關注的是迷債苦主遊行和傳統上由民間人權陣線統籌的隊伍,事前民調顯示遊行人數會比早兩年多。5.39.217.763 @3 V, N8 s# _9 `- n3 l)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V% F/ ^) z/ q' S1 [9 v% e; Z
七一遊行在港人印象中最深刻的,應數二○○三年五十萬人上街的一次。由○五年起,參與人數跌至每年由一萬多至六萬多不等,視乎不同機構的統計。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的「七一遊行意欲」民調,指打算參加遊行的受訪者比例今年止跌回升,實際人數有待今天揭盅。% p- T. ?4 A,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N7 o; M" A% m, |. ^& R  L1 X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的調查,受訪市民中,對政府整體表現感到滿意者,由去年六月約三成六降至今年六月的三成一,不滿者由兩成二升至兩成六,但比年初時則有所回升,對政府處理與中央關係、維護人權自由表現和維持經濟繁榮表現,情況亦大致相似。
+ J0 ^8 ~" \- J; a6 i0 q) z# T2 [
9 L+ c/ m  Y0 b4 O' Ktvb now,tvbnow,bttvb今年七一 聲音紛陳
7 ^6 L6 K. w* L, T" g公仔箱論壇, t8 r; O  _# w/ C* g! p* G+ _6 E
經濟衰退增加市民不滿,○三年爆發得最激烈,沙士令社會死氣沉沉,有關就《基本法》廿三條立法的爭議成為導火綫,當時市民的想法是,自己的訴求不獲政府重視和回應,所以要上街提出抗議。
" W1 W# S' W# n3 F- S* s4 b
. q( f1 j# I; Z4 o0 d7 d今天和○三年不同的是,除了特區政府民望比當年高,更重要是對市民訴求,態度大為不同,回應遠比當年快,甚至被批評為「忙於撲火」。七一遊行的性質,包括市民參與的心態,亦慢慢和○三年不盡相同,值得細味反思。
( n6 j; i+ O* }$ ?  L7 B9 H3 x0 g& g+ P* d3 A, A. Z( i
參加遊行者中,部分有旗幟鮮明的不滿訴求,例如投資損失慘重的雷曼苦主,也有人是繼續以遊行要求加快民主步伐。此外,還有人提出各式各樣較為個人的訴求,覺得這「盛事」不能缺乏自己的一把聲音。這有點像過去海外舉行世界貿易組織會議的場外示威,來自四方八面的參與者各有訴求,個別甚至互相矛盾,但都統一在同一片表態氣氛下。1 H& a& u  R# O9 ~

0 m" ~$ S! d& o7 u# [! }/ z. U& t+ K, ~5.39.217.76迷債離隊 突出訴求  V3 r& o: X/ q3 r' L( J0 }1 E

4 ]& T6 R+ R) m2 A+ _/ G1 itvb now,tvbnow,bttvb過去市民遊行得到特別重視,原因是覺得遊行是抗議自己意見不獲政府回應的最後手段,近年則有個別人士,認為七一是必須上街的「好日子」,形成不同訴求的人聚在一起,有人抱強烈訴求,但亦不排除有個別人士認為上上街沒有甚麼大不了,或甚至抱着嘉年華式心態。5.39.217.764 ~/ u$ k5 S1 @( i& p
3 j/ w+ d0 q( g4 P, f, x
香港是自由社會,任何人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就算市民認為遊行是嘉年華,從個人自由層面來說亦無可厚非。不過,如果做事想取得效果,就必須考慮到方法和力度。當認為對方一意孤行,只好出手抗議表態;但對於願意理性溝通者,雙向交流可能會有較佳效果。相反,如果目標模糊迷散,抱着儘管一遊的輕率心態,訊息就會變得複雜模糊,甚至可能出現反效果。從效果上說,今日下午迷債苦主決定不與民陣聯隊,除了涉及位置安排外,自成一隊的確可以有清晰表達訴求的好處。
) R% P' x3 l" P7 P公仔箱論壇5 O7 z+ N1 n" t3 Y
自從○三年後,無論中央和港府,都視遊行人數為評估民情的參考,調整政策的寬緊緩急,所以對參加遊行人士的動機是較為認真看待的。換個角度,有清晰訴求的遊行市民亦一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上街遊行和參加嘉年華是絕不應相提並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