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歸咎,金融海嘯源於衍生工具交易汜濫。相反地內地市場在衍生工具的發展,相對海外地區較為落後。不過在95年初在財政部提高327國債利率下,致當時參與大量國債期貨賣空的萬國證券出現巨額虧損,引發震驚中外的「327」國債期貨事件,萬國因此發生擠提事件,最終要與申銀證券合併後,才能夠度過危機。不過國債期貨市場因此關閉,加上92年8月份深圳股民搶購新股事件,均顯示市場的不成熟及發展過程中的風險,正正解釋內地衍生工具市場長期未能夠建立的重要原因。
3 A$ p! \0 v/ t! B& J& n5.39.217.76
$ e( J" V& @6 l買賣衍生產品需經母企3 Q0 x- a t0 x. P0 }7 s3 y$ a
其後,內地正式規範證券市場發展,催生了中國證監會,就算較早時已經有指內地推出股市指數期貨的消息甚囂塵上,但是都只聞樓梯響不聞人下來。即使當局容許公司發展認股證,亦因為供應不多而一度被市場過分熱炒,更與具規模的香港傳統認股證及窩輪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市場就算金融機構要參與境外的衍生工具交易,內地政府在近期已經要求,包括中國工商銀行(1398)等內地五大銀行,與外資行進行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時,需先由母企提供信貸擔保。此舉正反映內地政府對衍生工具在內地「落地生根」,仍然存有戒心。現時唯有利用香港的沽空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機制,在某程度上進行內地指數的對沖及套戥。反而內地三大商品期貨市場及債券市場的發展相對成熟。/ I/ L' b" p% K3 B8 i8 X
5.39.217.76: `! C2 u7 Q9 H) ^8 R* A
內地不斷加深擴大金融市場上,既已經推出ETF產品,亦已經就推出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讓市場參與買賣方面作出部署,相信這有助進一步令到內地進行金融市場化時,可以作更深更廣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