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陪伴全國人民半個多世紀的“五好家庭”,在北京市更名為“和諧家庭”。記者從北京市婦聯獲悉,“北京市和諧家庭指標體係”已制定完成,會上網、藏書量300冊以上、常旅遊聚餐等成為了新的評選指標,對于這些新標準,網友認為與家庭是否和諧無關。(近日《新京報》)! `% x5 _1 d1 r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諧幸福,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下,“五好家庭”更名為“和諧家庭”,體現了與時俱進。不過,“和諧家庭”的盛名之下,這項評選本身卻顯得不那麼“和諧”。4 _9 [2 @ ?, S! F( m0 Z
網絡上,網友對這套和諧家庭指標體係頗具微詞。有的提出常旅遊購物常上網等標準,剝奪了窮人家庭的評選資格;有的批評家庭人均每月用水量不超過8噸,是在變相鼓勵浪費;還有的質疑新標準有沒有徵求市民意見,是不是所謂的專家學者在辦公室裏“拍腦袋”想出來的。
2 u+ Q: V* B# B3 S& U 批評總是來得容易,但捫心自問,在推倒一項指標的同時,我們能不能提出更有說服力的標準代替,而新標準又會不會被別人認同呢?和諧家庭的指標體係或許沒有向社會徵求意見,但即使徵求了,結果又能怎樣?恐怕還是大家吵來吵去,你說東我說西,莫衷一是。
& g/ k/ v+ Y+ E. Z0 b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只是,這種幸福往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古代的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放到今天應該算得上是和諧家庭,但我們卻無法找到一個可操作的標準去描述這種氛圍。“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個人眼中也有一千個“和諧家庭”。比如,有人覺得“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基石,但某些單親家庭,照樣可以演繹出人間大愛的溫情故事。- z$ g' N m! r5 B/ N5 b* p
從某種意義上講,和諧家庭評選遭遇口水板磚是一定的,且注定無解。這種評選本身就存在悖論。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作為外人,我們僅僅憑借上網、旅遊、購物等外在指標,能判斷一個家庭的內在環境是不是和諧?這未免太過絕對和草率。同時,常上網購物等標準本身就不具備可操作性,難道說,一天上網5小時的家庭就一定比上網2小時的家庭和諧?再者,北京全市約有524.9萬戶家庭,“和諧家庭”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200個家庭,連總數的一個零頭都不到。莫非,除了這200個家庭,其余99.99的家庭都是“不和諧家庭”?
0 o4 ~( }, E! \! ~7 u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誠然,五好家庭評選在計劃經濟時代發揮了重要作用,起到了引領社會風氣的價值導向。不過,時代不同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今天的價值更加多元化,家庭構成更加多樣化,很難用一個標準去衡量。有關部門與其費力不討好地搞“和諧家庭”評選,倒不如所要做的就是營造好外部環境,以實際行動倡導終身學習、志願服務、待人和睦等理念,使其春風化雨,滋養家庭和諧。而真正“和諧家庭”絕不是評出來的。(王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