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國情講座是好的嘗試

社評指出,藉新高中學制通識教育科設有「現代中國」單元的機會,香港友好協進會組織了五十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為中學生舉行國情講座。講者中,有中央政府的智囊,有從改革開放伊始已經協助國家在不同領域現代化的學者、專業人士和商人,亦有所謂的「傳統左派人士」。% ?1 l' P8 i, ~
他們參與國家建設的第一身經歷,對國家發展的掌握了解,是鮮活的知識寶庫。當中有人日理萬機仍然抽空到學校與學生交流,是難得的機會,讓學生不致「隔一層紗」來了解國家,另一方面,亦讓這些屬於國家最高民意機構的人士,有機會直接了解青年學生的心態和看法。
9 s, ~2 s4 b2 z) ~8 s3 d這系列講座分為六個議題,由於講者各有擅長,如果能夠列出每位講者願意分享的議題,更能幫助學校選擇。9 `! F: ~1 |' g; e
這六個議題中,有的特別熱門,例如國家「十二五」規劃,非常貼合學生心目中的「應考」需要;有的內容可能較多爭議,例如國家體制與對外關係,可能涉及民主化的討論。! s% B8 I6 w6 B' \1 ~
在民主化議題上,現時部分泛民人士和支聯會,已經有提供到學校開講的服務。過去有學校邀請支聯會成員主講「六四」後,再邀請親北京政黨成員到學校主講,務求讓學生兼聽則明,避免國情探討變成單方面的政治灌輸,做法很值得其他學校參考。tvb now,tvbnow,bttvb$ U2 T- q2 y' u" T2 a
敏感議題比較容易挑動情緒,為討論「激起火花」。可是,如果討論一方只顧挑釁刁難,另一方只顧重覆漂亮口號或官方標準答案,變成一個辯論比賽擂臺或鬥爭場合,恐怕並不符合通識教育,要學生了解各方意見後獨立思考出自己立場的目標。
" p9 B: B2 p  H3 n9 |4 g3 K公仔箱論壇中國國情既廣且博,講座內容可以非常廣泛,不必只囿於某類範圍,但學校亦不必刻意迴避敏感議題,過程中最好引導學生從求知識的角度出發,學習提出尖銳問題時保持禮貌,大家立場不同仍保持互相尊重的包容器量,從中實習民主社會對言論自由的保護。
, S# I  ?5 j: ^& k( f1 W今天學生接觸的網上論壇和群組,議事時不少訴諸語言暴力,參加辯論比賽,雖然在資料蒐集過程中學到從多角度看問題,上場時則是以預設立場來駁倒對方。通識課程提供予學生開放討論的空間,培養個人討論交流的品格修養。tvb now,tvbnow,bttvb4 b+ R" y# J9 ?2 H
社評認為,中國是全球新興力量之一,香港與內地關係日益密切,了解內地發展是香港未來必須做好的預備,國情講座是一個很好的嘗試,講座內容可以盡量多元化,同時期望講者、學校和師生做好準備工夫,産生良性互動,再透過檢討優化。要是成功推行,很值得考慮建立常設機制。; y& j+ G9 [. Z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