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美洲] 熱門網站記錄用戶資料賣錢 Google Facebook Yahoo裝監測程式

美國華爾街日報一項偵查報道,揭發美國50個最多人瀏覽的網站,包括港人常用的Google、Facebook、Yahoo和微軟MSN .com等,在用戶電腦安裝數十至多達逾百個追蹤程式,有部分網站的程式更精密至可記錄用戶打過的每個字,以便建立用戶網民資料庫轉售廣告商圖利,令網民私隱面臨重大威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Q* @3 \, E. w( n& J# M

9 T, T. x; z) X9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華爾街日報》利用一部電腦登入全美50個最大網站(佔全美網站瀏覽量四成),以及自己的集團網站做實驗,調查各網站在電腦用戶儲存 cookies、beacons等追蹤檔案的情况。結果發現,這些網站在受測試的電腦中,植入總數多達3180個追蹤檔案,每個網站的追蹤檔案平均達到 64個,其中港人常用的微軟MSN.com及Dictionary.com,其植入的追蹤檔案更多達逾百個,在所有受測試網站中,僅維基百科網站沒有向電腦植入任何追縱工具。# k6 j5 O9 S3 g+ }2 I- ^

; d9 ~2 j( X# B9 X4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華爾街日報》偵查報道揭發
! x4 o( F# f/ b$ \7 A" k/ J
$ C9 B9 o0 [9 t, k- S  n《華爾街日報》稱,近七成(逾2200個)追蹤工具是來自專門收集網民數據的公司,用以轉售圖利。報道指,網民與廣告商之間起碼有逾100間追蹤公司、數據經紀、廣告網等中介者,爭相滿足市場對個人行為、喜好等資料數據的需求,透過在網民電腦植入程式來監察網民的網絡活動,包括他們的消費模式、發表的意見和評論內容、瀏覽的網站、所點擊的廣告、玩過的網上遊戲,以及不同時段的想法和活動等,讓有關商號能發出針對性的廣告。另有些公司更將資料賣給一些資訊交易公司,由它們整理從各種渠道收集的資料,然後配合其他資料如普查數據、樓宇成交資料、汽車登記資料等,再將這些高度仔細的資料賣給其他企業,作直接接觸消費者之用。
( N3 m0 `# E3 F, V5.39.217.76
, M; {- u; L1 N/ f! ?6 T: C5 e1 T5.39.217.76報道指,有別於傳統的cookies,僅記錄用戶瀏覽過的網站,現時的追蹤工具設計異常精密,可即時記錄用戶在網上的一切活動,包括在網站輸入過哪些字,並將資料傳送到數據中心,以人工智能的軟件分析,綜合出用戶的年齡、性別、種族、婚姻狀况、健康狀况、收入、信貸狀况、網上購物習慣、喜愛電影等,製成用戶個人檔案,內容還會不斷更新,並轉售給廣告商套利。無論用戶是否同意被蒐集資料,很多網站的追蹤程式被用戶清除後又會重新安裝。
' g# U1 ?  O! h/ E2 r2 Otvb now,tvbnow,bttvb
& G5 ~' T! D1 X6 `5 I公仔箱論壇另外,Google、雅虎及微軟等近期更紛紛增設用戶「喜好管理」的功能,讓用戶在網站選定自己的網上喜好,而網站亦會按照用戶的瀏覽習慣,提供用戶感興趣的資訊。雖然某程度為用戶提供方便,但這就給予網站了解用戶喜好的機會。
  J8 l( C2 _( t3 U: T
% q1 J. t8 Z$ e5 r4 HGoogle微軟稱屬匿名收集公仔箱論壇- ]( O9 c6 I0 a0 U! E1 v. E' k

. q* l) Y/ v+ r3 x7 ?  iGoogle及微軟兩間公司解釋,所有資料都是匿名收集,用戶可隨時清除電腦的追蹤工具。MSN.com及Dictionary.com就指,與用戶訂定的私隱協議,已表明網站會偵察用戶的上網習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