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教授不敵梁朝偉?

  日前,香港演員梁朝偉到上海復旦大學裏座談,不料卻引發一場風波。原來當天應該留在課堂聽講的35名武警班學員被叫去維護現場秩序,結果前來上課的哲學係教授張慶熊發現人數寥寥,大發脾氣,並在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網站上發表文章,稱“復旦世道變了”。
% y% V& h9 C# l- u1 q4 h5.39.217.76  不是“世道變了”,也不是“大學世道變了”,而是“復旦世道變了”,張教授對身為復旦人的自豪和痛心,可見一斑。若以事情原委論,張教授生氣是因為學生集體曠課;而學生曠課的原因是他們是武警班學員,有著較好的紀律性和組織性,才被團委請去幫忙。而之所以要武警班學員出動,是因為學生會請來了梁朝偉與大學生們“談夢想”,使得不少年輕人蜂擁而至,有安全之虞。我想,這一係列的關聯,溝通銜接沒做好可能才是主要問題所在,而校方事後的聲明與道歉,也能足夠令張教授稍稍解氣。
7 z- O  r; P1 t: T. r6 |4 e8 S5 o  然而,自張教授寫出這句“如果不把教學放在第一位,不把學術研究當作重點,而迎合社會流俗,就走錯了方向。孔夫子說過一句話:‘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的話後,人們圍觀的就不再是這件具體的小衝突,而是可以從中解讀出的關于大學精神淪喪、學術理想失落,大學生從天之驕子身份跌落等種種含義。這些含義從事件中抽離出來,加上日常所見所聞與經驗的支撐,便形成鮮明的觀點:30多名學生前去給明星壓陣,或許有著特殊的情況不能完全證明復旦在迎合俗流;但站在批判大學迎合俗流的立場上,發生類似的事情肯定再正常不過了。公仔箱論壇# N) R: a* j7 _% J" F2 B) i
  我的意思是,大學“不把教學放在第一位,不把學術研究當作重點”,確乎是一個普遍現象,但實在用不了把它變成一大罪狀,見脖子就套。何況無論是學者、明星還是官員、企業家,在大學裏受到追捧都並不意外。這既因為學子有喜歡、追捧的自由,也因為大學本身具備足夠的開放性和對自身底蘊的信心。一所好的大學,從來不必擔心被俗流壓倒,也從來不會自命要去壓倒所謂的俗流。它能吸引什麼樣的人,自然就有什麼樣的文化氛圍。梁朝偉既不是學部領導,又不是考評官員,教授何憂何懼何怒呢?(林坤)

藝人到訪 復旦停課?

    11月19日,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網站上登出一篇文章,作者是復旦大學哲學係教授張慶熊。張慶熊稱,2011年11月10日下午,他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上課,赫然發現教室裏空蕩蕩,“一個學生上來告訴我,因為香港藝人梁朝偉來訪,35名武警班學員被團委叫去維持相輝堂秩序”,因此請假。(《廣州日報》)tvb now,tvbnow,bttvb+ [& F  x* k" S# h6 M( d3 G$ K
    誠然,如果單單將目標對準那35名武警班學員的話,這幾名學生確實有些委屈,畢竟這是團委的“官方舉動”。但是,“35名武警班學員被團委叫去維持相輝堂秩序”卻頗能反映出藝人來復旦訪問的“盛況”——“當時活動現場座無虛席”。明星藝人在復旦如此受追捧,這讓我很是狐疑:難道明星是如今復旦眼中的“大師”?
# y! I- s* R* _7 s  g+ ^, X+ d; |公仔箱論壇    我不否認梁朝偉算是成功的人士,但很顯然,梁朝偉至少在現在是很難與“大師”這個稱呼結緣的。這,並非是身份的歧視。梁朝偉和他所在的劇組造訪復旦大學,這應該不是復旦的學術活動,我看更有可能是某種商業上的合作,或者說是宣傳的噱頭。
. [8 @; q) l0 t    過去的歲月裏,中國是不乏大師來訪的。1922年11月13日,愛因斯坦途經上海,根據當時的報道稱,“當愛因斯坦在南京路上被認出來時,狂熱的青年學生高呼‘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眾人把他高高地抬起來,以能夠觸到他的身體為榮。”不但是學術界和學生,社會各界都為愛因斯坦的到來而激動。而到了2002年霍金來華時,雖然中國也掀起了一場霍金的熱潮,他的講座也座無虛席,但是已經有人在這位大師的講座中打瞌睡了,甚至有人中途退場。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0 d2 t) m" i  {' q% P
    青年人追一下星是可以的,枯燥的學術生活中來點調劑也無妨。但是當一所大學將與學術無關的商業活動、影視明星當成正事的話,那“大學”這個稱呼就頗讓人費解了。(姜伯靜)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