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廖玉蕙:說小故事與講大道理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5 k! m( B+ \4 l; [
議論文的寫作,旨在闡明觀點。因此,必須先有想法才有寫作動機。國小、國中的孩童,通常還懵懵懂懂,處於觀察、吸收的階段,這時要他們寫作議論文,確實頗有些難度。即使讀到高中、大學,真正寫出像樣議論文的,依我的觀察,在現在的學生當中也非常有限。
. Y( q# h1 i7 q3 o& ~!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0 `4 H- H- l4 ^* s) v: K* K7 ~
5.39.217.76) O: K7 o1 m- V, }% n
" i' @' l5 n7 J$ O2 z, B' {
張曉風老師曾提到她的中學老師認定她「只能寫抒情文」。直到中年後,寫了許多的文章,她才憬悟:「十幾歲的我並不是不會寫說理文,而是我那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理,心中沒有什麼道理的孩子那裏說得出理來呢?」   S( b! G0 Z! {( t3 x* Z' V

5 R- D" m6 {7 x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F2 h9 j+ q- s

( A+ {; [5 R7 y; V9 v的確!人們總要在觀察過環境、制度,對世態人情有了些許的了解後,才會開始喜歡和人講道理。老一輩的人常在說道理前振振有詞地加註:「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儘管鹽吃多了,只有增加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沒有適度節制,最容易出問題,但終究代表他對這個世界開始有意見。
/ S) Z  x- `2 A8 |1 R1 {公仔箱論壇

2 F  _+ X5 _3 G* v) x' k  |
/ c! r/ c9 U. R6 c: \tvb now,tvbnow,bttvb

# D+ M9 D( ^4 M  {- U, rtvb now,tvbnow,bttvb沒意見,非得擠出點什麼道理出來,這正是如今學生面對作文只能搔首撓耳的原因。眼睛,得先看到世界;心裡,得先有了感情;大腦,得先爬梳問題;嘴巴,要學會清晰表達。這時,下筆才有真心話,文章也才有真精神。
$ f9 |' u$ W7 J5 u5.39.217.76

: o3 R: y3 P9 s3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L* G0 H7 f: S8 D% O$ ~  O
5 @( j  e1 h; F8 }, X* c
照說,到了上高中的年齡,心裡應該慢慢有了積累,卻依然說不出個道理來,主要是課堂上缺少表達的機會;老師只負責傳道、授業、解惑,鮮少靜聽學生的意見。學生學到的知識可能很豐富,但僅限於生吞活剝地應付考試,寫起作文來,往往只是人云亦云或重複書本裡的制式說辭,毫無個人想法。這種單向的灌輸,只能教出沒有意見的順民,這就是我主張課堂上的討論一定不能少的原因。沒有經過腦力激盪,所有的道理都不會真正進到心裡。 5.39.217.76% w8 \" x/ z/ d; H" ^
" d. T7 h5 n) a3 s, L0 H
tvb now,tvbnow,bttvb5 d% f5 h- L8 H% @5 g: x* O
2 {% b5 A7 V0 ~3 U; d2 @. Q+ }
審查國小課本,發現抒情、敘事的文章多半問題不大,而只要一遇到議論文,無不讓審查者傷透腦筋,究其原因,恐怕也是因為道理真的不容易用寫的。所以,這類文章大多說辭夾纏,每段都大同小異地重複上段同樣的論點,寫那樣的文章讓學生讀,也難怪學生無法心領神會!這部份和真實的人生頗有相互映照的趣味。大多數喜歡講道理的人,都潛藏囉唆的特質,無法言簡意賅,常常一發不可收拾,讓人聽了備感焦慮,焉能指望這樣的道德教訓會有效果!尤其大人總是喜歡在生氣時才對孩子說道理,這時候,再有理的話也總夾帶著幾分的憤怒和威權,孩子哪裡聽得進去! 7 m" B" D2 @& D1 P: r( E+ R

; R; d- _" {+ h2 z
8 E8 m. w2 j1 O0 h% L6 ktvb now,tvbnow,bttvb

: \- N$ C, h0 |公仔箱論壇我以為,小學階段其實不急著和孩子講道理,更不用讓他們辨識什麼是「論點」?什麼又是「論據」、「論證」,鬧得學生越發糊塗。道理應潛藏在故事中,讓孩子聽出趣味、整理大要並歸納出意義,花點兒時間,請他們將心得扼要說出來。必要時,再請他們設法編寫一個小故事,練練想像力及表達能力,這樣也就足夠了。一般人容易被鮮活有趣的小故事所感動!誰喜歡聽別人說的長篇累牘大道理!
5 ]6 X( Y* O$ X, K7 m  Y( ftvb now,tvbnow,bttvb

# Z- K2 n0 d: l8 B" b+ \$ ~
& J3 L7 z" f( gtvb now,tvbnow,bttvb7 r. [- w" c6 Z) c) Z! I+ ]" J$ v+ }7 {
tvb now,tvbnow,bttvb8 A# x. H4 Q: G" g: |4 ?! ?) y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 M; _6 t* M' G  h. w' A  v0 w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1 D8 O2 c. M  B1 }
( G. p) z) {# c3 I3 t+ W. p
好文章,保存一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