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10-12 08:25 AM 編輯 9 V- W8 H2 B' O8 M8 z$ c
$ x$ g& L% O4 {) i; T9 p% D公仔箱論壇唐梁提前出政綱 大政府全面登場 信報社評7 m! Z/ T5 J* i" X6 m! u
公仔箱論壇( N& w5 x8 ~) C
兩位有意角逐下屆行政長官的人物—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和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昨天不約而同借機會發表他們的治港理念;唐英年以接受政府新聞網「專訪」的方式,漫談香港未來的發展路向,據唐司長指出,香港未來除了注重經濟,還應兼顧社會、民生、環境、保育等多個方面,而政府在當中的角色將更形重要,既要引領市民在政策上討論、參與、尋求共識,又是一個平衡各方利益的把關員。梁振英則選擇以「落區」方式,跟隨社區組織協會到深水埗探訪籠屋和板間房居民,又跟數十名居民見面;據梁振英指出,籠屋及板間房是本港的污點,本港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相當高,但數字顯示有二萬四千人居於租金一千至二千元的私人樓(意味居住條件甚差),反映香港房屋問題嚴重,需要下很大決心解決。) j7 s3 k8 n$ J( B" C8 M' F1 w. H5 I! U
公仔箱論壇# D: A8 Z( |3 V0 e6 {3 v8 k% l
表面看來,唐、梁兩人的見解都沒有太大新意;香港在回歸之後遇上重重波折,有人高喊香港將會被邊緣化、競爭力也逐漸不如內地大城市,近年興起的「反發展、重保育」潮流,更跟過去香港以大興土木、高速建設推動經濟的發展觀背道而馳,而且更得到不少港人認同;可以說,如果有意問鼎行政長官的人對這種種變化仍然無知無覺、視若無睹,那就連進場參選的資格也沒有!
4 h- i7 R! V8 i1 N2 U3 u* s3 C4 ~5.39.217.76' v; q8 B1 O X" s: m: [( n6 U
要解決香港的問題,應先知道問題何在,對症下藥,才能收到實際效果。唐英年和梁振英參與本地政治多年,都是有經驗的政治人物,但從他們昨天的言論來看,兩人都只是對香港問題的表象作出概括的描述,卻沒有從根源處檢視香港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簡單地說,是唐、梁道出了香港的病徵,卻沒有說出香港的病源。
0 s" x/ x6 {9 S# _tvb now,tvbnow,bttvb
0 X# {; x f' V6 B6 k( T# Etvb now,tvbnow,bttvb回歸之後,董建華以首任行政長官的身份,宣布香港進入歷史新階段,他要為香港人譜出一個美好前景的藍圖;董先生出身自商界,對本地和國際經濟狀況瞭如指掌,對於香港側重地產和金融的經濟結構,董先生急於要「撥亂反正」,大力倡導經濟要轉型、開拓各類「中心」,試圖把「單薄」的經濟結構現狀扭轉,發展5.39.217.763 Y" [* z+ V' U" c3 o4 V
更多類型的產業;對於房屋問題,他要推動七成香港人都有自置物業的目標—以恆產安民心,動機良好,卻掀起滔天民怨;此外,董先生提出的綠化計劃、可持續發展等觀念,當年成為不少評論員的笑柄,現在則蔚然成風,變成社會潮流。董先生在○五年因「腳痛」請辭,為了糾正前任的「失誤」,現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幾乎完全放棄董建華年代的施政方針,返回過去港英年代以基建帶動經濟、以房地產(收緊供應)興旺催生財富效應;事實上,以曾蔭權多年來在政府的經驗,地產旺、股市旺,香港的經濟就差不到哪裏,至於低收入階層,則政府向他們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只要經濟保持增長、庫房收入源源不絕,政府就可以保住各種社會安全網,行有餘力,還可以搞些「派糖」措施,紓解民困,令市民的日子過得更充裕一些。5.39.217.76! H$ G% j* W/ l& k% z. Q8 o
! d: X- s& @, |' K" D Q現在看來,董建華和曾蔭權的施政都未能得到市民認同,到底是他們看不到香港出了什麼問題?還是看到了,但提不出解決方法?唐英年在昨天的訪問,以及梁振英在他的多篇評論文章中,都分析了香港問題源自什麼原因,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正如董、曾兩位特首在他們的施政報告內也分析了香港面對的各種挑戰,其中條分縷析,但到最後提出的對策總是無功而還;現在唐英年和梁振英也如是,表面上他們都點出了香港問題何在,但有何對策?對策是否有效?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才是衡量他們能否勝任行政長官的關鍵。5.39.217.76# H4 U" S! S, J) p
% D# ]" ~1 u6 g: X) o5.39.217.76香港問題是知難,行也難,但是,看唐、梁提出的施政理念,都不約而同指出政府角色將要大變,過去所謂「小政府」的意念,在下一屆特區政府中肯定會煙消雲散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