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鄭州耗資3000多萬元的大橋僅用49天就建成通車,不到兩年橋面兩側80個石欄桿掉了26個。大橋管理方有關負責人稱,石欄桿脫落係因石材加工工藝缺陷,用石材膠粘接是花崗岩石材相連接的一種常規做法。(9月9日《揚州晚報》)
& p9 Y. _1 S0 q* v, t" C/ K+ Ktvb now,tvbnow,bttvb 網友戲稱鄭州的夏意橋是座“膠水大橋”,大橋管理方很委屈:這怨不得我們,粘花崗岩都是這麼幹的。對此我不僅想說,這是座承載著行人安全的橋啊,怎麼建得如此脆弱?要是哪一天有人扶垮了石欄桿掉下河去,那可是人命關天啊!
- M+ T- e$ a! ]! g2 p公仔箱論壇 我的憂慮並非聳人聽聞。鄭東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80個石欄桿之所以掉了26個,是因為這夏意橋的“石柱頭”與石柱本身並非一體雕制而成,“石柱頭”與欄桿石柱之間的固定凹槽太淺。他分析說,“石柱頭”高32厘米、重約10公斤,卻僅由1厘米深的凹槽輔以兩片2厘米高的鋼片嵌入石材用水泥進行固定,根基不牢,遭遇側向強外力就會導致松動脫落。. Y6 l5 Z8 S# E2 H. X
這位負責人解釋得頭頭是道,可我的疑惑更大了。造橋修路是給人用的,講究點美觀本也無可厚非,可美觀終不能取代實用,更不可罔顧安全。試問,供人扶靠的“石柱頭”與石柱,為何不用完整石材,非要雕制拼接不可?除了花崗岩石材,這座橋的護欄為何不考慮其它更結實耐用的材料?難道這一切,僅僅都只是為了美觀?3 v5 k( p$ p; t* }; w# L
就算夏意橋的管理方不太接受“膠水大橋”這一稱呼,可事實不容爭辯:通車不到兩年,壞掉的石欄桿就超過了1/3,不管站在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座中看不中用的“豆腐橋”。看到這樣的橋梁,我時常想起家門口的武漢長江大橋,這座通車已逾半世紀的大橋,護欄由鋼筋混泥土砌成,雖然看上去樸實無華,但是固若金湯,扎扎實實地呵護著往來的行人和觀景人,少見維修的記錄。4 p. a- J* i# m! v8 t* x
鄭州的夏意橋用膠水粘花崗岩護欄,表面上看是一種常規做法,深層次則反映了當今社會的世相百態。不得不說,經濟的快速發展衝昏了一些人的頭腦,在他們看來,花崗岩比混凝土好用,膠水比鋼鐵好用,形象比安全重要,政績比民心重要。如果不給這些人打一針清醒劑,狠狠剎一剎這股勢利鑽營的歪風,將來壞掉的,恐怕就不光是26個石欄桿了。(王孝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