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奶牛葬禮:最不應陪葬的是真相

資料圖

    河南漯河市召陵鎮農戶為奶牛設靈棚開追悼會。有網友發帖稱為奶牛開追悼會是因為召陵鎮政府截留扶持資金,致奶牛被餓死。該鎮政府一負責人表示: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此事。(9月6日《大河報》)
$ ^1 z- C% |" f4 x1 y& ?: j    該鎮政府有負責人稱:“這是一場策劃和鬧劇,目的是想讓更多人關注,把事情搞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事毫無懸念地陷入了各方角力的博弈,結局得詳見下一集。/ Y: V0 q  a3 z) B
    領導果然站得高看得遠,一眼看穿這是場策劃,當然是不是鬧劇則還有待觀察。但無論劇情怎樣發展,這場葬禮絕不能讓真相陪葬。按目前的說法,網友的指責貌似言之有理,而鎮政府之說也有可能,最不能自證清白的還是沒瞑目的奶牛。
6 E  b" X, A9 E0 M+ G1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不同尋常的現象背後,或隱藏著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即便以最畸形和奇特的面目出現。這次的奶牛葬禮,無論是鬧劇還是策劃,都契合難以通過正常途徑表達訴求的無奈。民間自有民間智慧,要想聲音不被沉淪,或只有用網絡打撈。
) s6 ?9 V: V6 H" w6 }1 ~5.39.217.76    無需諱言的是,當地鎮政府在這次博弈中已失去先機。在網絡上出現的一邊倒輿論,只是在提醒權勢一方不能恃強淩弱。與此前人們習慣性地選擇指責權力驕橫不同,該鎮政府“要麼不作為,要麼亂作為”,顯然也有應被指摘處。
2 R3 `0 P3 P$ f3 L+ u- b7 y    既然雙方以平等主體地位,簽訂租賃奶牛場的協議,那麼在出現分歧與糾紛之際,應選擇的裁判方式,當然是得按照約定來辦,或通過司法途徑來裁決。鎮政府的強制性做法,除了讓眾多奶牛無辜冤死外,還說明了對司法公正的不信任。
& Q6 j* D6 R+ K0 R) Z6 V    這就透露出了荒謬之處:如果公權部門連司法途徑都不信,那怎麼讓人相信其能自圓其說?由此及彼,則該鎮原鎮長與村幹部簽訂的轉讓協議,也就難免讓人懷疑,其法律效力也還有待考證,而不能只拋下“不管你信不信”的武斷論調。tvb now,tvbnow,bttvb& r6 y0 e6 I. ]2 O! l6 A1 N4 F
    很多時候很多事件,總會遭遇“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尷尬,有時甚至連這種表態都沒有。但願這次奶牛的葬禮,不會重蹈這樣的結局,畢竟還是得讓奶牛死得瞑目。但可能的糟糕結局已有所顯現:奶牛場負責人已主動或被動“失蹤”了。公仔箱論壇7 `& ^( e7 e5 d1 N
    訴求管道的堵塞,倒逼當事人以怪異方式“求關注”;權力部門的做法,讓民眾情緒受到傷害……這些已發酵的影響,都不允許此事的真相,隨奶牛葬禮而被掩埋——即便當事方獲得了求補償的初衷——因為人們更需要正義得到彰顯。(林小明)

“奶牛追悼會”的偏見與成見

  河南漯河市召陵鎮農戶為奶牛設靈棚開追悼會,隨後在一座羅漢林立的廟宇內,舉辦了“給奶牛做法事,告慰在天之靈”儀式。有網友發帖稱為奶牛開追悼會是因為召陵鎮政府截留扶持資金,致奶牛被餓死。該鎮政府一負責人表示: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此事。(9月6日《大河報》), C3 ?# O8 p, T% n' y) [' h
  為奶牛開追悼會,這樣的舉措,第一時間就被標簽化解讀——另類維權方式的表達,是在智慧透支下的一種創新行為。不可否認,當事人通過這樣的行為,必然會有所目的,若不然,誰會沒事瞎折騰呢?至于維權之說,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在正當的維權渠道尚不通暢的情況下,各種行為藝術,其實已經成了很好的輔助手段。
$ P  o( D: n) }  W) e5.39.217.76  “奶牛追悼會”背後,的確有一些訴求的表達,一些權利的伸張。但這並不完全等同于之前的跳橋秀、跳樓秀等。因為,那些行為藝術的表達背後,的確是用工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而這次卻還未完全明朗。發帖者稱是政府截留扶持資金,而政府則認為是衝抵“租地款”,所以真相依舊是撲朔迷離。我們凡事都應該站在客觀的立場,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矛盾。
7 y$ J6 F1 O% |& b( H9 D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在事情完全沒有明朗之時,我們需要當事雙方更多的回應。譬如到底奶牛場死了多少頭牛?是誰斷水斷電的?奶牛場的損失有多大?再譬如是不是租地款?有沒有這回事?之前的條款中是否有所涉及?這些問題,是追求真相的應有之義,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回復,涉事雙方都保持“沉默”,那我們就不能墜入同情弱者的慣性思維,而應先去尋求真相。
+ V9 Y# R" k7 Y- L  必須承認,當前情況下,官員的公信力的確存在不足,但這些是一種不理性的表達,也無助于矛盾的解決。我們有感情,同情弱者,這可以理解,而一旦人人如此,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暴力呢?雖可理解卻誠不可取也。tvb now,tvbnow,bttvb; x2 w7 F' ]) r# X- r) H
  更何況,慣性思維與生俱來的偏見與成見,的確是解決問題的大忌。所以,當真相未明之前,我們不能以最大的善意或最大的惡意去推測任何人,而應秉著客觀公正的精神去探索真相。弱者固然值得同情,但不能濫用。故而,面對“奶牛追悼會”一事,我們應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明白這件事的前世今生,而後,才能去真正解決問題。 (文/龍敏飛 圖/美堂)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