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p' [/ k# N) E
* w4 f2 I# X t0 F& D* `特首林鄭月娥率領高官一列排開,半小時的記者會,官員的回答一如事前所料並無新意。嚴格而言,可以說,這個只是把單字逐一讀出的文稿念誦場合,無非是想形成一種「政府重視」的公眾觀感,實是以虛空的影像代替事實的文本。在場記者沒有放過他們,問題一個接一個,質問一浪追一浪,在政治低壓的鬱悶充斥香港上空的這個星期,記者在這一天的連番追問,有若在烏雲密佈的天際綻見穿透而下的一線陽光。面對詰問,官員迴避,然而問答之間,這就是真正的書寫歷史。. Z( Y1 G8 Q: i( G; v
6 b8 p3 Z; A" [3 e8 C' F+ G( ~5.39.217.76公仔箱論壇2 K, p# \$ g" x' A: I" D9 A! ?
市民不聽空話只要行動
6 W* `1 A9 |9 w+ C4 y q/ @5.39.217.76香港情勢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顧左右而言他的政治詞藻所能搪塞,亦不是言不及義的解說與承諾、語言符號的操弄、修辭的斧鑿可以解救。人們需要的是立即的行動回應,包括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那天記者的提問,折射出民眾此刻心中的問號和質疑,「講人話呀,唔該你」這一句更是社會對政府顢頇的憤怒爆發。這些年間,香港出現一種形同公共事務遭壟斷的現象,政治及社會議題的論斷由少數人掌控,外界的批評根本難以動搖分毫。當一個城巿的政治來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情況下,大規模的民間反彈發生只是時間問題。記者連珠炮發,對問題尋根究柢,不為其他,只為了民眾知的權利。
! @, _5 l$ E& Q( q2 F5 S x! Otvb now,tvbnow,bttvb
2 i# S1 I4 l: f上世紀8、90年代,歐美政府對於民意操弄趨之若鶩,有「屎片醫生」(Spin Doctor)之稱的政治公關顧問有若天之驕子。政府官員在耳提面命之下,也把這些玩忽民情的手段學到上手,語言及權力結合成為欺騙民眾的利器。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被問到,他為何知道伊拉克有大殺傷力武器,期間他是這樣回應:「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那些事(the ones we don't know we don't know)。」把傳媒與民眾玩弄股掌之上而心實喜之。70年代水門案期間的總統尼克遜亦是如此,三刀兩面,蒙蔽國人。可是,美國的新聞記者不是好惹的,政客越是玩弄手段密室政治,傳媒越是深挖下去,畢竟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開宗明義就是保障言論自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t# {, [. m
公仔箱論壇# e, r& I# P: `' v0 H3 b, y
1974年,尼克遜在德州休斯敦有一個公開活動,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駐白宮記者是丹拉瑟(Dan Rather)。當時眾議院有聲音要展開對尼克遜的彈劾程序前期工作,丹拉瑟於是跟着尼克遜南下德州一個共和黨支持者活動。當他站起來準備發問,台上的尼克遜一句就打斷他:「你是在搞甚麼事嗎?」尼克遜辭職下野後,白宮中人回憶說,老尼最恨的人其中一個就是丹拉瑟。顯然,這句讓全場哈哈大笑的說話,不純粹是插科打諢的輕鬆之言。丹拉瑟不防尼克遜有此一着,但畢竟是富於經驗的新聞老將,笑着回答:「不是,總統先生,你是嗎?」丹拉瑟退休後說,那時想到,這回決不讓尼克遜甩開我了。之後,丹拉瑟提出他的問題,尼克遜只能支吾以對。) L, K+ R, @ L
tvb now,tvbnow,bttvb8 f( Y' Q+ p$ Y0 i) G
美國傳媒的駐白宮記者絕大部份是資深的一群,白宮記者團(White House Press Corps)的辦公室就在白宮西翼。每次總統的全國記者會,按照規定,總統說完開場白,第一個站起來提問的就是白宮記者團團長。80年代,團長是合眾社的海倫湯瑪斯(Helen Thomas),她若是休假,美聯社的亨特就是代表。亨特擠在西翼那間小得不能轉身的工作室,用兩隻食指飛快敲鍵的忙碌,事隔30年依然歷歷在目。翻查資料,亨特做了25年美聯社白宮首席記者後,2016年退休。駐白宮記者共同特點是提問咄咄逼人,當時美國廣播公司(ABC)白宮記者是唐納森,以絕不退讓的風格,令包括列根在內的總統也要停步。唐納森寫過一部書《且慢,總統先生》(Hold On, Mr. President),人如其書,書如其人,這句話就是他的採訪風格。+ e L6 |4 [) ~
! W5 C' h: Z6 |) s1 R/ {6 K. ^公仔箱論壇記者不為討喜只求真相
# e/ e% t+ B- _/ M" b- {'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美國三大免費電視網的新聞部總編輯,以前有一條不成文做法,資歷表上要有「駐白宮記者」這一句。因此,做到駐白宮記者,俱是名副其實的「老記」。這些記者工作上各為其主,卻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戰友,共同擁有把總統新聞報道出來的人生抱負。2013年,海倫湯瑪斯以92高齡逝世,人們憶起這位採訪人生覆蓋十位美國總統的白宮記者說過的一段話:「我們做新聞這一行,不是為了要討人歡迎。我們的工作是尋找真相。我們對領導人不斷施加壓力,直至得到答案。」2 t5 \; B* m2 s% g" h
tvb now,tvbnow,bttvb! V' d4 U% Q0 j* o& `
林鄭月娥及高官舉行的記者會,不少人都以為是走過場的政府公關,估計就算看了也是白看。但是,當官員乏善足陳的內容話音剛落,現場記者第一個問題提出之後,眼前電視屏幕像是忽然光亮起來;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問題陸續提出之際,那時想到,此時此刻,圍攏在電視機前的香港巿民,不少可能像我那樣,眼眶微熱鼻頭發酸喉嚨哽咽。一個偉大的城巿,在面對我城的歷史關頭,人人堅守崗位迸發出耀目光芒,力保這個海港城巿於不墜。這不為別的,只是因為我們熱愛這個幾百萬人胼手胝足一手一腳建設出來的家園。2 b: c( |; Q4 z6 _* |; v' W
5.39.217.764 _+ m: P0 O7 z0 ?1 g0 E( U
安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