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10-28 07:25 AM 編輯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Q5 p3 I" ^# W
4 Z- g& Z0 A3 d% Stvb now,tvbnow,bttvb曾蔭權無心消除貧富差距 周永新
( o7 k; l1 c) n% ^* X公仔箱論壇, |3 n! l( u- W6 Z* m-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u8 z# H* D5 f* x7 V
貧富懸殊在《施政報告》中並沒有得到詳細討論,佔的篇幅不多,甚至可以說少得可憐,只在第82段略略地提到,且撥歸在「生活負擔」的分題之下。直接一點來說,貧富懸殊不是曾蔭權所關心的,他沒有把問題放在心裏;事前說要處理,實是虛晃一下,以息市民的批評。
2 i# A; t+ d; Z$ V/ h4 i# \* [ C公仔箱論壇
; t2 ^! @& _& ]+ m7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貧富懸殊在《施政報告》中雖只佔一小段,但也可見曾蔭權對問題的看法及他為什麼沒有採取縮窄貧富差距的措施。tvb now,tvbnow,bttvb [, `, g5 ~5 @8 v" V8 X. t0 Y
5.39.217.765 g' A$ e& Z) _+ m
忽略貧富差距擴大tvb now,tvbnow,bttvb7 E* P: _6 t/ N' q$ w! [
首先,曾蔭權把貧富差距與貧窮這兩個社會現象混淆了。為什麼這樣說?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承認,過去幾年香港的經濟雖有增長,但市民對貧富差距擴大仍有怨氣。對市民的怨氣,曾蔭權用「仍然」來形容,好像說他們的不滿是不該的,市民不曉知足。
+ E! O7 j r6 f1 C, \: ^/ C公仔箱論壇
' {0 H1 B) t" i- u g5.39.217.76埋怨市民不知足後,曾蔭權轉去討論貧窮與經濟轉型的關係。曾蔭權的看法是:經濟轉型後,勞動力市場對低學歷和低技術工人的需求減少,因而拖慢了他們工資的增長。所以,他對貧富差距的解釋是:低學歷和低技術工人無法適應經濟轉型,未能提升自己的收入,他們在入息分布中所佔的比例遂愈來愈小,貧富差距不斷擴大。5 w1 H4 h. |3 }# X; v3 F R1 h! H
0 ~: {6 y# H; d# Y7 r( s( L7 n. r
曾蔭權的想法未必錯,但他卻忽略了幾個造成貧富懸殊的相關事實。第一,貧窮與貧富差距雖有關連,但兩者是獨立的社會現象,不能說貧富差距擴大,貧窮就趨嚴重。扶貧委員會於2006年按綜援水平計算窮人的數目,結果有103萬市民生活貧困;到了去年,相關數字是70多萬。窮人數字減少,但香港的貧富差距有縮小嗎?恐怕差距是愈來愈大。
, A" P8 k5 G) u% N9 [. N
2 |8 @; @: ^- `3 ]* Q5.39.217.76人口錯配低學歷工人湧現( e9 k% J/ \9 Z4 D: D! U
第二,貧富差距並不能單看貧窮的那一邊,還要看富有的那一邊。為什麼香港高收入人士的數目不斷增加?為什麼他們在收入分配中所佔比例愈來愈大?如果說經濟轉型使低學歷和低技術工人的收入減慢增長,經濟轉型看來也使高學歷和專業人士的收入急速增加。公仔箱論壇# Q& {8 X) f3 o+ I# N
7 N# g# Z# e: k B' _: l1 R
簡單來說,曾蔭權所說的經濟轉型,實情是香港的經濟愈來愈倚重金融和地產兩個行業,於是成也金融和地產,敗也金融和地產。遠的不說,2008年金融海嘯一發不可收拾,不但從事金融行業的僱員人人自危,恐防飯碗不保,連從事其他行業的也全線陷入低潮——失業率上升、股市下挫,市面一片蕭條。換言之,貧富差距所以變本加厲,與香港的產業結構過分集中金融和地產關係密切。tvb now,tvbnow,bttvb% k& a& S$ F( D0 R/ Z2 }"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k2 _7 l* u7 j
第三,香港的貧富懸殊還有另一個重要成因,就是經濟發展與人口結構嚴重錯配。董建華出任特首初期,很着意把香港打造成知識型經濟的社會,因而大力發展專上教育;但經過多番努力,董建華承認成功機會不大,最大的障礙是人口錯配。
: Y" |6 J: N8 E, \* T5 p# m5.39.217.76
0 L A: _* X, p9 ^9 _0 ctvb now,tvbnow,bttvb什麼是人口錯配?直接一點來說,就是香港人口的增長主要來自內地來港定居的移民,而移民中的成年人,多是低學歷和低技術的中年婦女,這樣香港怎能成為知識型經濟的社會?
5 H P# y! j+ k- n
1 G: y. ?+ V* c# M打造知識型經濟不成,香港卻要面對大量低學歷和低技術工人供過於求的現實,結果基層工人的工資回歸後毫無寸進,他們與高薪工人的收入怎不愈拉愈遠?最近兩三年,從內地來港定居的移民在學歷和技術水平都有提升,但過去累積數以十萬計的新移民,要提升他們的賺錢能力,政府還要加把勁呢!5.39.217.76' h0 |! b' j5 B" X/ Z* o
公仔箱論壇# F# E+ @1 Q, t: I2 v0 i. B* y
解決方案欠承擔
+ Y! @! A5 e6 ~+ f$ y6 g公仔箱論壇曾蔭權錯解貧富懸殊的成因,他提出的解決辦法,便有點文不對題。曾蔭權重申「政府一直以房屋、教育、醫療、福利及各項津貼來提高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今年落實法定最低工資及推出交通津貼,都有助提高他們的收入。」公仔箱論壇2 h c, Y; X8 I T
6 V% L* j/ V. R D9 y# e" _tvb now,tvbnow,bttvb曾蔭權所提及協助低收入家庭的措施可縮窄貧富差距嗎?香港公營的教育和醫療服務是全民性的,受惠的市民不限於低收入家庭;唯一有助改善貧富懸殊的措施只能數到最近推行的最低工資,基層市民的收入總算得到保障。5.39.217.769 u( D& S9 I1 U6 r9 e- n( R+ \
公仔箱論壇5 r& Z( X) M p% ]7 E# n0 S3 O# V
到貧富差距一段的最後一句,曾蔭權才說出他的真心話:「在一個成熟、自由、開放,奉行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貧富差距難以徹底消除,長遠而言是要靠投資教育,提高社會流動性,以減少跨代貧窮。」
r3 P) C6 D k$ Qtvb now,tvbnow,bttvb6 k0 Y6 A; Q- r( j6 R
也就是說,曾蔭權認為在香港這樣奉行資本主義的社會裏,政府並不能做什麼來改善貧富懸殊——他說無法徹底消除貧富差距是客套話,總之,政府不會採取任何具體措施來縮窄差距。
9 `+ M% w& w# |/ m# E- x/ q$ v6 ^& d" z d, z
最後,曾蔭權說消除貧富差距要靠投資教育和提高社會流動性。就算他說的是真話,作為特首的過去六年多,曾蔭權在教育方面做了些什麼?對促進社會流動又可拿出什麼來證明自己的誠意?香港專上學生的比例較之鄰近的新加坡、台灣、韓國都要低,而大學三改四是董建華年代定下來的。
4 ^6 X4 m) i$ h( {0 W0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D' o7 |: Z V- Y4 r4 x+ b
有關社會流動,我在這欄討論多矣,令人氣憤的是到了今天,問責高官還是只曉怪責年輕人,說他們不求上進、不肯努力自我增值。
) e2 G& K: Z. \% {6 f$ rtvb now,tvbnow,bttvb
! v" |3 ~3 p9 ]# \# G問責官員的心態反映政府對貧富差距擴大並沒有危機意識,也不肯承擔責任縮窄差距。這就是今年《施政報告》所要告訴市民的話。
" i5 E! A& I a% a4 t$ `7 `) U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t F O$ P4 H o9 v/ _2 [
- {1 r. \2 B+ l% ]6 [+ O5.39.21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