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東西南北:馬哈蒂爾的一句話 - 安裕


& Y$ g, x+ y3 ^; O) j8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9 C# d2 z( Z4 V9 g! C# f* q
這個月初,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在吉隆坡一個場合談到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辭職」(I think the best thing is to resign)。這話顯然並非信口之辭,更不是沒頭沒腦忽然來這一句,而是有着前文後理。他當時說,林鄭月娥「必須服從主人,同時亦要問自己的良心……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辭職。她的良心告訴她,香港人拒絕修例是正確,但她也知道否決的後果」。4 g, J  _  ?2 M& G+ c+ |

8 S: x2 W. X7 R' S' a7 u2 b; j一直以來,在中國官媒的報道裏,馬哈蒂爾不僅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更是「中國人民敬重的老朋友」,林鄭月娥下台這番話由他說出來,意義大有不同。馬哈蒂爾其後並無遭到狠批「干涉中國內政」,林鄭月娥的回應只是「任何人均有表達自由」。箇中原因很簡單,馬來西亞與中國關係密切,且是一帶一路關鍵之地,「辭職」這番話,香港特首只得夾生吞下。縱橫政壇逾半世紀,馬哈蒂爾從昔日踏入政途的年輕醫生,1981年首度拜相,去年以93之齡再度拜相,政治一詞於他而言就是他的人生。當一個畢生在政治打滾的政壇元老,不避諱說林鄭月娥應該下台,而且說這是the best thing,這條道路已經很清楚。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0 v' v: M/ e/ M, S# c

2 {8 g* d, T9 Q& O1 }3 P8 Q' O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打經濟牌紓民憤離地脫節
& s" ?: A: v$ l! D5 E1 Q6 E, v) Wtvb now,tvbnow,bttvb今年的《施政報告》把焦點放在「深層次矛盾」,有形容是以樓巿手法解決政治問題,堪稱一語中的。當林鄭月娥出任特首支持率是低處未見低的百分之十五,另一民調指七成三受訪者認為她應該引咎辭職,一面倒的民意說明香港此刻人心所向。倘以為經濟手段可以紓緩半年來積累的大量民憤,那是另一次的離地脫節。就等於在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爆發一段時間之後,政府才一點一點往後退,從「暫緩修例」到「壽終正寢」再到「撤回修例」。便是在政府言辭之變與政治操作之間,在官員顢頇無能與背離民情當中,時光流逝,無語問天,民眾的血與淚已然灑遍這個海港城巿。
6 A0 S2 x) V2 i# i8 f5.39.217.76
0 i! d/ V0 c/ A0 x6 ]-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有一種質疑是,「官員下台便可解決所有問題?」這些經不起歷史考驗的鄉愿,間中仍在為政府辯解的言語出現。持續低落的民望,長期高企的五大訴求,是下台的推力又是拉力,硬撐下去,只會走到玉石俱焚這地步。一個來到政治生涯最後階段的政客,回望半生政途,企望之後日子,若還有半點初心,在個人與整體之間自會知所抉擇。這些例子多不勝數,美國面對當前彈劾總統特朗普「通烏門」政治危機之際,不少評論談到過去半世紀的兩次彈劾危機,說得最多的是6、70年代的總統尼克遜。這個當年的法學院畢業生,出道之時旅途坎坷,法律案子接不到。進入政壇之後全力往上爬,50年代是艾森豪威爾的副總統。1960年大選敗於甘迺迪手下,之後在加州州長選舉失利,尼克遜不甘心,怒氣都發洩在傳媒身上。0 }- ?- w7 e5 X& K: s

1 R/ ?! s" g5 a. z! T  J1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968年大選,尼克遜一吐烏氣終於勝出。四年後的1972年6月17日,華盛頓水門大樓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遭人裝設竊聽器,尼克遜依然在當年成功連任,這一年,他的支持度站穩六成以上。不過,水門案追查下去,尼克遜無法脫身,面對危機他手段卑污,夤夜下令司法部長理查森把要求他交出白宮錄音帶的特別檢察官科克斯解職,理查森不從,提出辭職。尼克遜即要副部長雷克候斯把科克斯革職,可是連雷克候斯也拒絕照辦,並且辭職。即使如此,但尼克遜始終無法使得傳媒噤聲,1973年底,他的支持度只有三成。1974年,尼克遜敗象已露,支持度低見二成五,在眾議院展開彈劾前夕,尼克遜辭職。美國總統任內辭官,尼克遜是第一人,沒有先例,其後華府有稱,此時出現不知應該向誰呈辭的混亂,結果辭職信抬頭是致「親愛的國務卿先生」。尼克遜向下屬基辛格呈辭,內文是短短11個英文字的「本人謹辭去美國總統之職」,官場一夢,就此作結。公仔箱論壇8 N' I4 Z& d; N

' j3 |) P% V& m# }; v, o: L公仔箱論壇制度得存比個人去留重要
5 N! Q% V# X6 K& B# }( U* O# t尼克遜辭職之時,越南戰爭尚未結束,國內反戰怒潮難消,美國通脹高達11.3%,然而全國上下都有一個態度,天下即使大亂,也不要尼克遜纏留白宮,這樣美國才能重新出發。1974年8月8日晚,尼克遜在全國電視宣佈辭職,16分鐘的發言,至今仍是史家的研究資料,不忿之氣盡見字裏行間,然而最後亦要步下歷史台階。《紐約時報》翌日社評有一段是這樣寫的:「美國全民必須對政府仍是法治而非人治感恩;雖是遍體鱗傷,卻憑決心與光榮倖免於難」,「人們對體制的強韌感到自豪,從而克服國內危機以及尼克遜總統任內對本國暗中為害的內部危險」。《紐約時報》不愧一流大報,從更高層次評論總統下台,指出個人與制度的扞格,不在於一人一士的去留,制度得存最是欣然。5.39.217.76! f* o; [) P  T) C2 _% d

, F  r" F. u- p3 q1 ^6 K+ K; K, _5 m今天的香港是否1974年的美國,未來得由史家判定,但當前香港期待的肯定不是一份《施政報告》,也不是按揭成數的調整,而是對局勢「孰令致之」這四個字的追本溯源,對此,林鄭月娥責無旁貸。若是未能從根本治療痼疾,死結無從解開,香港城巿上空烏雲不散。馬哈蒂爾之言,指出當前香港局勢要點全繫一人,這是人人俱見之事。民憤若然不息,香港安能復原,當中道理淺易不過。此時此刻的香港,就在歷史的門檻前。
8 d9 z' F  e) L! ~, L# h9 x2 U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q; v& G2 n" r# r, i( Y; y% I
安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