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送大禮 張華峰:無關政改
) w: r; Z, L& D, o" Ctvb now,tvbnow,bttvb
4 ] h) j5 Y! i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4 e6 @% f4 }4 a( [- [& P
2 K# g! i1 M8 Q. n5 g
本港議決政改當前,中央選擇此時推出「中港基金互認」,自然有人把兩者拉上關係。有意見認為,中央欲在當下的「港股大時代」進一步炒旺港股,有利政改通過,但亦有認為宣布推行基金互認,即不論政改能否通過,互認都會進行,不存在政改不通過中央會「懲罰」香港的說法。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說,基金互認討論了好幾年,相信與政改無關,他估計「深港通」及「滬港通」加碼消息,也在「七一」前公布。
$ m; U. ~+ U. e" M% a2 {) N5.39.217.76公仔箱論壇) U- A+ L, h1 `; ]
此外,亦有分析認為,中央急欲透過不同渠道「放水」刺激中港股市,來帶動經濟動力回升。tvb now,tvbnow,bttvb9 W/ |; f N# \) M! [* Z
tvb now,tvbnow,bttvb. T) q& A' Q) ^" y4 G
據了解,基金互認本來敲定前年年底出台,惟及後中央決定全力催谷「滬港通」,遂把互認計畫抽起。香港證監會投資產品部高級總監蔡鳳儀昨日表示,中港證監三年前開始籌劃基金互認,因兩地監管體系不同,要花時間比較兩地監管法規和投資者保障。2 T5 {- J& U6 S: H* T) e
: }; E2 {1 o' Ctvb now,tvbnow,bttvb中央臨近「七一」批出金融政策,又被坊間解讀為「送大禮」,有消息人士認為,香港的金融法規、基建及國際投資者群,正是中國市場所欠缺,如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及有限度開放資金,也得經香港「出公海」,香港並非單方面受惠。
8 {+ R. f7 r8 Q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X8 H- `2 a5 H9 M
有基金界人士稱,中港基金互認確可帶旺基金業,惟當中潛伏的監管問題也得正視,雖說來港銷售的「國產」基金已獲中證監審批,惟內地監管水平與香港及國際要求有差距,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內地基金忽然倒閉的新聞明顯較香港常見,雖說內地有其基金倒閉善後程序,但萬一中伏的是香港投資者,索償定有不少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