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217.76+ _# O' a' @7 ]) W( s4 `
5.39.217.767 G! T! j: ]( p2 S# U3 s( d
【太陽報專訊】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報道,三十一歲、健康良好的男子,去年七月於泰國布吉游泳忽然發覺右手灼痛,轉頭一看始見有水母在身旁游過。當地人用水沖洗他的傷口及塗藥膏,再送往當地醫院留醫一天。返港後,他立即到威院求醫。骨科醫生發現他的右手紅腫範圍蔓延、手腳出現斑狀病變,第四天後,手部麻木近乎失去知覺;經血管擴張藥物治療兩周後情況未有好轉,四隻手指頭缺血,終需切除拇指、食指及手背皮瓣,再重建外形。經復康治療後,現時手部仍有僵硬及麻木。
b: {* `/ z$ Q: M; gtvb now,tvbnow,bttvb
& Q* d2 p- y4 Y0 e: @/ @5.39.217.76潛水穿足裝備防中招
& F. M+ ]* w( ?
4 `/ X+ W9 ~' H6 @ j) Q- \公仔箱論壇負責診治的骨科醫生洪煜華在報告提到,水母的刺細胞內含多肽及酶的毒素,人體觸碰後皮膚產生炎症,毒性強弱視乎水母品種及釋出毒素分量,大部分個案只會輕微皮膚灼熱、麻痹反應,甚少導致手腳壞疽或心臟病等嚴重個案。他翻查外國文獻,僅三宗被水母螫傷的嚴重個案。本港醫院管理局中毒諮詢中心接獲病例中,被刺傷及咬傷的中毒個案屬第七大常見。洪醫生提醒急症醫生注意搶救工作,如病人有肢體缺血徵狀,應保持病人水分充足及室溫溫暖,避免血管收縮。公仔箱論壇" r% d' [" o2 ^; p
% G X) F& f- H2 c/ T8 s香港技術潛水總會主席李克強指,避免觸碰有毒海洋生物是考取潛水牌照必守戒條,加上穿足手套及潛水衣裝備,一眼關七便安全。游泳人士較少留意四周海洋生物且缺乏裝備,較易「中招」。他說,水母通常在轉季期間,因應水溫轉變由水底浮游水面;夏季是水母繁殖旺季,不時有水母浮上水面交配,市民進行海上活動前應注意情況。市面上有防曬產品可減輕被水母螫傷後的灼痛徵狀,使用醋沖洗傷口亦可減輕痛楚。
% j, t. K! o1 J D: W3 D$ O
* x& i f: ]5 \' b1 ~; m& M%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應對水母螫傷方法$ v" e. l& n9 ^+ M$ I# [8 [! V
公仔箱論壇& V# I1 g# I2 O1 ?: F
1.預防方法公仔箱論壇7 o& w) w( M" W* O2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n+ z7 y- V+ W, w! Q+ `5 e
‧避免到有致命性水母出沒的區域游水或潛水。7 R5 D% V4 I- f* P# T3 Z8 ^, r" E
‧穿有足夠保護性潛水衣,例如長袖衫。7 e; M* f; W, Q% L& W4 n% ]( y
tvb now,tvbnow,bttvb' h: g* W+ k; g1 U8 i: c: [
2.螫傷後處理5.39.217.76$ \: H- R4 J3 H& P; \3 r" y' `
' q' Z! b! e0 u2 {5.39.217.76‧盡快游回陸地。9 E: @6 M3 G7 I7 Y
‧用清潔的海水沖洗傷口。5.39.217.763 i9 { H, f* o: B/ v
‧戴膠手套清除殘留在傷口的水母觸鬚。
2 `9 j& ]8 u: O‧使用冰、止痛藥或抗組織胺藥物紓緩痛楚。8 [9 z& M1 q3 `
‧使用抗生素避免繼發性感染。
, j# b# w0 \/ h7 k* p$ C公仔箱論壇‧入院後,醫護應評估傷者有否系統性併發症,例如血液不流通。
; C' ^1 m$ g: u K+ q/ L公仔箱論壇‧評估傷者有否局部併發症,例如局部出血、腔室症候群。 |